香港日报

《终南修仙记》第三回 奇洞得秘诀,仙冢悟《易经》

2023-11-26 15:06:59 阅读(3591)

「导读」第三回 奇洞得秘诀,仙冢悟《易经》话说张三丰道人在终南山旸谷元阳洞隐居修炼,时光飞逝,度过了“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寒冬,山中半年,精研陈抟老祖的《易经》象数之学,

第三回 奇洞得秘诀,仙冢悟《易经》

话说张三丰道人在终南山旸谷元阳洞隐居修炼,时光飞逝,度过了“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寒冬,山中半年,精研陈抟老祖的《易经》象数之学,颇有心得。每天早起练拳舞剑,把当年少林寺慧海和尚所授拳术练得烂熟,少林拳术,刚猛有力,练来豪气顿生。慧海法师说过:“达摩禅法,动静双修。动以强体,静以安禅。如今僧人,只知静坐修禅,不知习武强身。坐禅既久,体羸病生。病体何能载道?体弱常遭魔侵。惜哉惜哉。”三丰深知没有强健的体魄就没有充足的丹药。练完武功,三丰回室静坐两个时辰。正午时分再到山峰上对日静坐,采天阳以补元精,纳元气而续命根,又得一个时辰。下午读书,夜里静坐到天亮。平时很少吃东西,偶尔采些元参、黄精、茯苓、地黄、白术蒸而食之,以补脾养气、滋肾培元,晚年修道,需补养真元,没有采得天真元气之前谁也阻挡不住衰老和死亡。夜里的修行,三丰按符阳子所传,先悔过,次发愿,再调息,后入定。修道数十年,悔过一事,坚持不懈,清心简事,以脱尘凡。发愿祈祷上苍使弟子早遇真人,早得正法,早证道果。三丰经常辟谷,身轻气清,昼夜在定。他用洞中五色宝石按先天河图排出图式,中宫土位是太极图。一天夜里,三丰静坐在河图北方坎宫,感到腹腔阴阳二气盘旋运转自然形成太极图式,阴气白色右旋,阳气红色左旋,二气交合,正中现出金色虚明一窍。阴阳二气快速旋转,三丰不动一念,内观默察。突然,阴阳二气合为一股,向下冲去,阳物勃举,身心奇痒如潮水般涌出,冲向阳物,顷刻间一股暖流直奔而下,从中脉直达玉茎,从生命深处涌出的欲情像波涛汹涌,三丰大惊,修道的人最怕活子时精气冲关而出,化为后天之精,泄露于外,前功尽弃。道家有专门的方法阻止精气外泄,称为“金关玉锁法”,也有吃特效“琐精丸”的,有的用中指点按会阴穴阻止精气外泄。这些后天方法,效果有限,常常方术未用,精气已泄。危急关头,三丰听得剑气嗡嗡震鸣,悬挂墙壁的龙泉、太阿宝剑双双飞出,瞬间插入三丰目前一米远处太极图的阴阳鱼眼,瞬间三丰内视到会阴穴出现两把三寸宝剑,真气被宝剑阻住,逆流而上,三丰如释重负。真气由尾闾如浩浩黄河直奔命门,命门像无渊之海,把所有奔流的真气全都容纳,顷刻,丹田现出一轮红日,光芒万丈,煞是好看。整个过程仿佛一念间完成,又好像度过了漫长岁月。三丰这才想到龙泉、太阿是通灵剑,能与心灵感应。难怪古仙家把真意比作宝剑,有“宝剑插在三江口”之诀,今天这宝剑真的插在三江口了。会阴穴正在玉茎、谷道、任督二脉交会处,即是三江口。真意所化宝剑,或者宝剑所化真意,自然出现,极其神妙,根本不用后天意识引导、观想。三丰得此奇验,身心大快,认识到“炼己不纯,必毁丹基”,决非虚言。下座后他吟咏紫阳真人丹诀道:

潭底日红阴怪灭,山头月白药苗新。

神功用火非终旦,现出深潭日一轮。

这是《悟真篇》上卷里的不同诗句,三丰一时高兴,集句而吟。三丰后于大明时传此道法给尹君,尹君传道,弟子笔录,遂成《性命圭旨》,此书《元集·真土图》尽显这段功法秘密,有法诀云:

牝牡莫邪倚太空,威风凛凛忒英雄。

凡圣不敢抬头看,两道神光射斗中。

宝剑雄和雌,双双插真土。

雄降狰狞龙,雌伏猖狂虎。

两枝慧剑埋真土,万病潜消出幻躯。

以诚以默通玄化,用柔用中合天枢。

后来修道者见此法诀,当知妙用,则不负著书人之苦心矣。

转眼到了春天,绿树成荫,万山吐翠。野猴闹树,群鸟争春。遇上雨天,云雾弥漫,不见对面。雨过天晴之后,万山新洗,青翠欲滴,条条瀑布,破山而下,轰鸣之声,能传十里。三丰静坐山崖,听松涛飞瀑,渐渐形神合一,浑忘物我,既听不见飞瀑的轰鸣,也望不见松涛的绿波。隐士寄情山水,丹士忘情山水,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瀑布下静坐安禅,忘乎万有,一切水花、雾气、流泉渐渐化成茫茫云海、浩浩元气,没有人,没有物,只有灵性之神自由飞翔。三丰陶醉隐修的快乐中。许多人以为修道是很快乐的事,不知道隐居深山的修炼者经常数年不见一人,数年不吐一语。有种快乐来自气脉开通后的大乐,来自灵性解脱的喜悦,来自对凡尘浊欲的超越,来自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来自对天道的体悟,“不足为外人道也。”他们所体悟的人天大道“六合之外,存而不论”。三丰周游山中,自得其乐,偶尔会出山做些济世救人的事,留待下回书中讲述。最惬意的事莫过浪游山中,寻访隐仙洞府,探求川流源头,仗着辟谷神功、高超的武功,什么地方他都敢去。有次发现太乙山中有处古洞,夏天奇热之时洞里会结坚冰,常人误入此洞,非冻伤不可。洞口时时外冒白气,引得三丰入洞一观,越深越寒,洞中光线不佳,好在目力能穿五里云雾而清晰观物,洞中奇石怪立,有如狼虫虎豹、老人婴孩,能听得见地下的河流声。洞内并不潮湿,顺着偶然现出的缝隙能见到天光。三丰辟谷日久,真阳遍体,初时尚不觉寒冷,及至洞底,内有石床,见墙壁上刻有一首草体五言诗:

奇寒即奇热,阴极则阳生。

天地有造化,谁识造化功?

西行二三里,风洞见玄同。

能识风火妙,平步上青云。

署名“回道人”。“回道人”是吕洞宾别号,吕祖曾隐居终南山一线天,经钟离权真人指点来此洞修炼。三丰玩味石壁诗句,静心调息打坐,不坐则已,一坐,渐渐感到寒气刺骨。三丰调息吐纳,意守命门,将命门龙雷真火运遍周身仍然不能御寒。“看来真阳未足,陈泥丸真人说过:‘真气熏蒸无寒暑,纯阳流溢无生死。’真要在此奇寒之地单衣过冬,才是纯阳流溢之时。”三丰思罢,继续调息理气,渐渐感到命门真火启动,像龙一样从命门直冲而上,过夹脊,上玉枕,入百会,沿任脉而下,在会阴处分作两股流向双足,又从足心上行至下丹田;再从下丹田流向命门;复从命门流向颠顶,反复三十六周后,阳气和畅,感到洞中春风和煦,没有一丝寒气。《参同契》描写过“淫淫若风雨,液液象解冰。从头流达足,究竟复上升”这种内功景象。三丰乘兴辟谷静坐七日,这才明白“奇寒即奇热,阴极则阳生”的奥妙。难怪古来真人要寻找奇绝之地修炼。极阴处能炼出极阳之气,阴阳相反相成,理固如是,所以,有的人炼丹,先是周身奇热难当,之后又奇寒难耐,这寒热就是阴阳、水火之象,一心静观,耐心忍受,便可过关。 太乙山是终南山主体,得名汉武帝,武帝于此祭祀太乙神,汉元封二年于此山下建太乙宫,山上有太乙池,大唐天宝年间山峰崩裂、山水堵塞而成,池水青碧,群峰倒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池中游鱼泛波,远处瀑布雷鸣,三丰经常来这里寻真访道,无意中发现冰洞奇观,这次按照诗中指点西行三里,果然见到一处古洞上书“风洞”秦篆,署名“回道人”。洞壁有狂草对联:

借巽风以炼丹砂,橐籥玄化;

凭离火而化铅汞,炉鼎妙用。

三丰走进风洞,寒风扑面,夹杂湿气,像从万年地窟突然放出郁闭寒流。冰洞炼得真阳,三丰尚不觉得风透骨髓。当他顺着石阶层层深入,才感到这风寒比冰洞更难受,风从万千毛孔进入体内,奇寒、奇痒,寒气彻骨,呼吸困难,寒风吹过三丰脸面时他感到吸不进一口气,胸闷,头胀,气喘。修炼数十年,难道过不了这一关?三丰静坐洞底,不知寒风从何发出?前辈真仙能在此处修炼,我何不能?突然想起《易经》里的观卦,上卦为巽,下卦为坤,巽为风,风地观( ),“观我生,进退”。风行地上,坤卦为安宁之象,二阳统四阴,一味求静,将变为山地剥卦( ),阳尽为坤卦( ),纯阴之象。坤下能动,地下有雷,成复卦( ),阳气必生。复卦下为震卦。震者,动也,雷也。想到这里三丰道人豁然开朗,马上闭息鼓腹以调息,渐渐地,侵入体内的邪气邪风被鼓动起来的真气驱逐体外,三丰内视到每条经络透明、清亮,像透明玻璃管中流动着水银,周身和气流动。三丰放松身心,不再鼓腹,安然入静,我就是风,风就是我,身心虚明,风从八万四千毛孔穿过,带走浊气,带走胎毒,带走骨髓里丝丝细微阴气。一静三个时辰,出静时三丰腹部又自然鼓动起来。“两头武,中间文”,火候玄机,当下顿悟。三丰跪下,礼拜吕祖,礼拜历代仙真。没有他们的指引,如何有此奇遇?丹功最重风火。鼓动巽风,可以冶铁,有风则火旺,火旺则化铁成汁。风者,息也,风是呼吸之气,鼓腹闭息,可以炼气,化去后天水谷之气,化去情欲阴气。火是真阳之气,真火一生,凡精自化,丹道命功的根基永远筑就。风洞闭息炼气中明白了这个道理,三丰感慨无限,拔出龙泉宝剑,信手刻下《风火赋》龙行大草,有数句云:

“起巽风,运坤火兮,真人之教;鼓元阳,扇炉焰兮,《易》理微奥。化阴精,驱邪欲兮,功在阳窍;通百脉,过三关兮,周身魔消。辟谷洗髓兮,闭息伐毛;导引强骨兮,坐忘养浩。

乱曰:巽风坤火,猛烹极炼,真铅激生,静里还丹。”(乱,词赋后的总结语,是一种文体)

赋文刻石仍矗终南风洞,字迹隐约,非修道者不能见之。三丰道人在冰洞、风洞各辟谷七日。四山只闻猿啼虎啸,深夜淡淡的月光透过洞中斜隙、天眼照进山洞,三丰浑然不觉。《易经》复卦 ( )云:“七日来复。” “复见其天地之心。”有感于此,三丰决定修炼数日。辟谷中调炼风火是个诀窍,丹功修炼,辟谷全始全终,各有妙用。

终南山春天清新的空气使丹士肺金得到彻底清洗,朝霞照映山脊仿佛给青山披上锦缎,远远看去似秋深叶红。一会儿太阳躲进云层,青山恢复本来面目,连绵山脉布满青绿之气,像条条巨龙蜿蜒盘旋。大唐开国前,精通奇门的徐茂功看到终南山龙脉旺盛,建议定基长安,李淳风、袁天罡在终南山修建佛塔、道观,借仙佛之灵、龙神之威护佑大唐。三丰望那莽苍群山,心潮起伏,帝王业绩,转瞬成空,英雄豪气,还归笑谈。问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如今安在?大元气数,也将尽矣。三丰感叹:“‘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暗暗独成眠’,正是眼前光景啊。”叹罢转身向青山深处走去,阳光下项后长剑泛起幽幽绿光。

三丰辟谷炼气,身骨轻快,行及奔马,不一个时辰已越三百里外,来到终南山深处,远远望见苍崖断壁上刻有“豹林谷”三个丈许大字。谁能书写如此大字?除非人能飞行空中。此地肯定有高人隐居。想到这里,欣然一笑,山风拂动美髯,三丰径直向深谷走去。两边的火山岩头个个像豹子,或咆哮,或奔驰,或嬉戏,或育儿,或夫妻相偎,柔情似水。难怪此处叫豹林谷,取意其象。大约走过二十多里,三丰来到三岔路口,不知往哪边行去,空中有对火红的寿带鸟向南飞去,三丰顺寿带鸟方向复行三十里,眼前现出一座庄园,窗棂早朽,屋宇颓残,野兔出没,山鸡群栖,草掩庭院,葵生古井,三丰感叹不知是哪位隐士故居,人去庐空,唯余残垣,举目四望,不见人烟,那对寿带鸟栖落西边巨碑顶。三丰用手拂去碑上苔藓,年久风蚀,字迹斑驳:大宋故处士种放之墓。三丰陡然一惊,“是陈抟老祖弟子啊!”三丰抚摸石碑长叹。三丰久读经史,知道种放曾是名动朝野的“帝友”,宋真宗器重他,最终因权臣进谗,真宗疏远他,种放抑郁而终。列为看官,种放与三丰道人有极深渊源,著书者简述其生平,免使不谙经史者不知所以。

种放先生,字明逸,北宋初河南洛阳人氏,父种诩宦居于陕,他从小在陕西长大,慕陈抟道风,特去华山访陈抟学道,陈抟善相面,知道种放非尘外仙客,功名缘深,便传他《易经》先天卦图、象数之学、治国之策、用兵之道,丹道只传辟谷修身、练剑强身之术。种诩做过长安县主簿,种放自幼聪颖,其父大喜,以为可以考进士,光门楣。种放从小有山林之志,性放浪,喜隐逸,善书法,有晋人气骨,少年时作《潇湘感事》:

离离江草与江花,往事洲边一叹嗟。

汉傅有才终去国,楚臣无罪亦沉沙。

凄凉野浦飞寒雁,牢落江祠聚晚鸦。

无限清忠归江底,滔滔千顷属渔家。

感叹汉傅张良、楚臣屈原,忠心为国,最终一个隐居,一个沉江。种诩见种放执意世外,就培养其他儿子寻求仕进。宋太祖开宝末年,种诩去世,种放二十二岁,和母亲隐居终南山,结草为庐,教书为业,得束修以赡养老母,神童高怿十三岁时,文章名满三秦,闻种放道德文章,冠绝当世,便辞别父母,亲自到终南山从种放受业。种放读了高怿的文章,大为赞叹,以“小友”呼之。一时从业游学者甚众。种母支持儿子隐居修道,但不愿意儿子聚众讲学,她乐玄道,薄滋味,不以隐居为苦。

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华山北峰下云台道院。早春的晨风给道院增添几丝寒意,陈抟先生早起后对道童说:“把道院打扫干净,今日将有贵客至。”中午,有樵夫来访,拜倒阶前,陈抟赶忙扶起来人,延请进屋,笑说:“君岂樵者,二十年后,当为显官,名闻天下。弟子辈中,奇才如麟。”来人说:“先生之言差矣。某为道来,官禄非某所问。”陈抟道,“人之贵贱,莫不有命。贵者自贵,贱者自贱。善恶可以改命,修道可以改命,君命中有富贵气,今虽晦迹山林,恐竟不能安,异日自知。先生隐居终南八年矣,唯与老母相伴。慎勿违母志。”来人闻言,大为心服,扮成樵夫,还是被陈抟以《易》数算出,“圣人面前,吾无隐也。”种放说明来意,陈抟让他和道士张无梦一起学《易》,只是种放须半月回家一次,看望老母。这样种放师从陈抟三年,得到先天《易》图真传、河洛数理。后来,种放传其河洛数理之学于穆修,穆传李之才,李传邵雍,邵雍隐居洛阳,当时文豪司马光、名儒程颐、程颢都亲近他,邵雍隐居修道,人称“儒仙”,是中国象数《易》的集大成者。种放传其先天《易》图给李溉,李传周敦颐,大名鼎鼎的河南二程得周氏之传,开两宋理学先河。故知种放实是承上启下的伟大学者。种放下山前陈抟对他说:“子贵为帝友,而无科名。晚为权贵所陷。慎体《易》理,莫违象数。此去逢豹则止,他日当出于众。然名者古今之美器,造物者深忌之,天地间无全名。子名将起,物必败之。慎之,戒之。”赠诗曰:

事不关身皆是累,心愿未了几时闲?

须将未了并身累,吩咐他人入归山。

种放离开陈抟回到终南山聚徒讲学,寻得竹溪佳处,地处豹林谷东明峰下,想到陈抟所言“逢豹则止”,种放就和母亲长隐此地,和隐士张荛、许勃号称“南山三友”。种放在东明峰顶建立四方之坛“明道堂”,静坐坛中,辟谷修炼,望白云变幻,看四时更替。他喜欢饮酒,从陈抟处得到许多仙方制作药酒,幅巾短褐,常携壶负琴,沿溪而上,坐磐石,听松涛,抚古琴,诵古文,月到中天,独步而归。豹林谷离长安县城少说有一百里,人烟稀少,种放自酿美酒,每每三五月不食,日唯饮酒数杯,这是陈抟所得西蜀高道何昌一药酒辟谷术,偶有三五逸士来访,一醉方休,种放遂自号“云溪醉侯”。醉中吟道:

阴阴林木静,寂寂无人境。

红绽紫葳香,岚沉玉膏冷。

看云时独坐,慎事常中省。

何客驭风来?新篁动疏影。

竹扉常昼掩,幽僻置身安。

自委渔樵分,因思出处难。

周庭方设燎,汉将尚封坛。

莫问渔樵意,人寰事万端。

隐居日久,名声鹊起,常有为官陕西的儒士来访,宋维干转运使欣赏种放才学,多次向朝廷推荐,朝廷征召种放入京。好友张贺劝他暂时隐居,以图大用。种母见种放有入世之心,对他说:“儿啊,娘常劝你别聚众讲学,隐居得有隐居的样子。身既隐逸,何用文为?果为人知,不得安处,我将弃汝深入穷山矣。”种放见老母生气,就迁到豹林谷后山避世。此事经张贺与宋维干宣传,宋太宗大为感动,令陕西府每月赐种放缗钱养母,地方长官逢年过节都要来山中慰问。大宋咸平元年真宗朝,种放四十四岁,母亲辞世,种放痛苦异常,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沉浸悲痛之中。种放终身未婚,老母辞世后家中只剩他一人。种放曾向陈抟问素女之术(房中术),陈抟说种放命数只有五十四岁,赠诗给他说:

只少六年年六十,此间阴骘莫蹉跎。

子若寡欲花甲数,换骨能延岁月多。

如果戒欲修身,可至六十岁。如果修丹换骨,能延寿命。于是种放终生未娶。

种母安葬豹林谷,陈抟早对种放说:“汝母辞世,若葬豹林谷,后代名将辈出。”种放无妻无子,立侄子种世衡为继子,传其兵法剑术。后世衡御边有功,官至将军,世衡有四子,宋辽交兵之际皆因军功列世名将,世衡孙三人是抗金名将,这是后话。种放搭建茅屋为母亲守墓,面对竹溪日月,思念和母亲生活的日子,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天下之痛,莫痛于此。种母生性淡泊,教子严厉,劝诫种放以性命为贵,莫以文章为重。种母去世,惊动朝廷,大学士钱若水与陈抟交厚,陈抟曾经为若水相过面,若水视种放为师兄,知制诏王禹偁曾向陈抟问道,与种放同门,二人向真宗上书,具言种放的孝顺和高致,真宗早闻其名,下诏赐钱三万、帛三十匹,助其办理丧事。陕西府大小官员都来吊丧,一时终南山豹林谷车马喧华,人声鼎沸,白幡飘动,挽联悬壁。

四年后。兵部尚书张齐贤因种放得陈抟用兵之道,精通《易》数,不让卧龙,向朝廷举荐,称赞种放“隐居三十年,不游城市十五载,孝行纯至,可励风俗,简朴退静,无谢古人。”真宗闻言,下诏陕西府赐钱五万作为种放进京费用,希望种放所学能为国家所用。种放以隐居为由,谢绝了赐钱及恩诏,愿意像陈抟先生终老山中,不再出世。

真宗咸平五年,张齐贤来到陕西府,那时叫“京兆”作官,向朝廷再次举荐种放,亲自到豹林谷劝谕种放:“怀济世之才,抱安国之智,大丈夫当为国出力,不可终老山林。大宋立国,百废待兴,仁人志士,为君分忧,老子之道,不避王侯,学道者正可安国兴邦,一如张子房(张良),‘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大道内用以修身,外用以济世。先生隐居三十年矣,内用已足,外用无功。不愧乎先祖,亦愧对希夷先生。”种放心动,决定出山。真宗派供奉官周旺持诏书宣种放进京,赐钱十万,帛百匹。诏曰:

“汝隐居丘园,博通古今,孝悌之行,乡里所推。慕古人之遗荣,挹君子之常道。屡览守藩之奏,弥彰遁世之风。载渴来仪,副予延伫。”

真宗渴慕贤达振国兴邦。种放进京后从容应对,上《治国十三策》、《太易兵书》十三卷,深得真宗赏识,视为“帝友”。有次登龙图阁,真宗握着种放的手并肩而入,笑对群臣说:“昔日明皇(唐玄宗李隆基)优李白,御手调羹,今朕以手援放登阁,厚贤之礼,比前代矣。”大臣三呼万岁。此后种放时而在朝,时而在野,前后五次进京,历时十五年。每次来去,真宗都有诗歌题赠,以示优宠。种放离京后真宗让画师绘《种放处士山居图》,以解思念之情。期间,种放请师兄张无梦道人从浙江天台赤城进京给真宗讲道。张无梦,字灵隐,号鸿蒙子,陕西盩庢(今作周至)凤翔人,传说老子隐居盩庢楼观台为尹喜著《道德经》,自古盩庢道风兴盛。无梦从小好玄道,尚清虚,穷《老》、《易》,闻陈抟大名,步行数百里去华山师事陈抟,与种放为友,也与真人刘海蟾交游,海蟾与陈抟同隐华山。后来海蟾云游巴蜀,于成都传道张伯端紫阳真人,伯端道开南宗。说来张无梦与南派有极深渊源,下回书中自有表诉,暂且不提。无梦得陈抟《易》道、丹道真传,下山云游天下,喜天台胜境、赤城奇观,遂隐居琼台观,行赤松子导引之术,修安期生还丹之诀。高隐天台时与访道求仙的张伯端交游,伯端乃天台人士,无梦讲述了陈抟先天之学,给他陈抟《指玄篇》。伯端道成,著有《悟真篇》,内有诗云:

梦谒西华到九天,真人授我指玄篇。

其中简易无多语,只是教人炼汞铅。

张无梦以先天《易》数推知伯端与刘海蟾真人有法缘,就没有给他传授丹法,只传阴阳医卜、兵法阵战。无梦隐居天台十年,被宋真宗迎进京都汴梁。真宗赏识无梦才学,授以官职,无梦不受,赐以财帛,无梦亦不受,请赐还山养老,因师弟种放隐居终南山,无梦遂隐居终南旸谷元阳洞修炼,前回书已明述。宋真宗用宰相王钦若“圣人神道设教”之策,宣传真宗乃真命天子,全国搞了许多天降神物、地出灵符、国现瑞兆之事。北方辽国信仰天,宗教以祭天为重。辽王听说宋真宗乃天帝之子,虽然觊觎大宋国土已久,但因敬天,长时间不敢南下。

种放成名后几位哥哥都来找他,朝廷和陕西府赐给种放弟兄良田三百顷,敕建府第,种家遂成长安望族。种放入仕多年,对官场派系斗争耳闻目见,渐感厌倦。第四次进京时,真宗皇帝想重用他,经过多年交往,知道种放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中晓治道,想委以宰相之职。大臣王旦、王钦若怕种放得到重用于己不利,向真宗大进谗言说种放恃才傲物,不满圣上“神道设教”之策。种放第五次进京正赶上宰相王旦准备引退,王旦向真宗说:“种放这次进京,想接替老臣职位。”当时陕籍官员劝真宗巡游汉唐胜地,他们想借此光宗耀祖。真宗皇帝也想出巡,以显圣德,预算随行官员的开支日费万钱,拿不定主意,求教种放,种放说,万万不可,一是花费太大,增长奢侈之心;二则农忙时近,国君出行,所到之处,有扰农夫耕耘;其三,国库一空,民无所依,必有后患。真宗闻言,取消巡行朝议,而种放得罪了那些主张巡辛的大臣。种放提出要隐居数月,真宗说:“不久我会诏你进京的。”那些大臣们找到种放的老乡雷有终,让他告诉种放:“圣上诏你进京时,你就不要去了。身为隐士要有隐士风度。过上数月,你进京向圣上问安,表达君臣之间的深厚情谊。”不久,朝廷诏种放进京,种放上书推辞。数月后种放自己进京,不知雷有终之言是圈套。真宗下诏前,起草诏书的官员是王旦心腹,对真宗说:“我敢肯定,这次下诏,种放不会应诏。此后数月他会不请自来,名义上向陛下问安,实际觊觎丞相之位。圣上明鉴。”种放拒诏后数月不请自到,真宗对种放起了疑心。种放见真宗态度冷淡,便知有人进谗言,遂退隐终南,不再出世。大中祥符八年十一月的一天,种放穿上道袍,弟子们叫到跟前,当着他们的面把奏章文稿全部焚烧,说:“无须留此以遗祸后世苍生”。看着燃烧的火光,他坐化了,享年六十一岁,果如陈抟预言。当晚,天降大雪,满山遍野,一片银白,苍山寂静,溪流无声。种放情怀、才智更像盛唐诗仙李白,一生好道寻仙,也曾隐居山溪,出入朝廷,也曾招谤蒙冤。种放身后事交由张无梦主持。无梦想到师弟的才情、抱负,叹息不已,吟咏杜甫的《梦李白》寄怀: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万千愁绪,抛向蓝天白云,无梦从此隐居,发誓不再出山,不入公门。种放烧尽平生奏章,独把《易》学著作交给无梦,希望托付其人,不负平生所学,不负恩师所受。无梦道人择其《易》学精要传给弟子碧虚子陈景元,而将著作藏之名山。

种放作为隐士出入朝廷,不少官员嘲讽他,有些隐士讽刺他借隐居以进仕,玷污名节。种氏弟兄在长安成了一方地主,借种放之势,作威作福,欺压百姓,民众官僚,敢怒不敢言。种放对兄弟们的行为没有阻止。据说,种放不阻止兄弟们的豪奢与恶行,想以此使真宗皇帝厌恶自己,就能一直隐居下去,不必再为朝廷征召之事烦心。种放晚年写过两首诗,表达悔悟之情:

《寄怀》

予生背时性孤僻,自信已道轻浮名。

中途失计被簪紱,目睹荣辱心潜惊。

虽从鹓鸾共班序,常恐青蝇微有声。

清风满壑石田在,终谢吾君甘退耕。

《寄二华隐者》

我本厌虚名,致身天子庭。

不终高尚事,有愧少微星。

北阙空追悔,西山独羡醒。

秋风旧期约,何日去冥冥。

人生沉浮,感叹深矣。这些诗三丰并不陌生,今日来到种放处士墓前,感慨无限。邵雍早已仙逝,穆修、李之才、李溉、周敦颐、程颐、程颢都是名垂青史的大儒,有谁知道他们的老师、太老师的墓碑深山孤矗数百年,无人祭扫。南宗白玉蟾真人曾作《赠陈孔目》:

制锦堂前万事闲,掉头来入武夷山。

当年种放能如学,白鹤青云也不难。

整块巨石凿成墓碑,高一丈二尺,少说有万斤重。碑上部刻有硕大的艮卦( )卦象,“墓”字下刻有太极图,阴阳鱼眼凸出图外三寸。三丰不明白何以单独在石碑上部刻一艮卦?艮为山为坟为归藏,难道坟冢有密意?三丰没想到这是种放感叹研究《易经》数十年,没有得到艮卦大旨。《易经·艮·彖》曰:“艮,止也。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三丰看着太极图,想起上月静坐中龙泉、太阿宝剑要紧关头飞插道室阴阳鱼眼的事,便用两手轻轻揩摩这对凸出的阴阳鱼眼,尘土剥落,现出本色,一柱墨玉,一柱红玉。一摩,感到阴阳鱼眼转动,用力一推,触动机关,碑下传出支支响声。三丰飞身丈外,细心观看,只见墓碑向右移开三尺,露出圆形洞口,仅能容人进入。三丰探身而入,石阶整齐,磨制光滑,墓道宽敞,弥漫酒香。往里走了三十六丈左右,来到正庭,墓室明亮,三丰寻找光源,抬头一看,墓顶有水晶天窗,圆径九尺。天然溶洞,钟乳悬挂,翠屏天成,石色斑斓,身处墓室,恍如仙境。正中有一巨形水晶球运转不息,水晶球中轴由地下暗河带动机关,墓中只闻水声,看不见流水,水晶球周长得三人合抱,透过天窗的阳光照在水晶球上发出耀眼光芒,球体刻有八卦、二十八宿天象。世人只知有太极图,不知有太极球,太极图不过是太极球的平面图示。三丰观此水晶球,恍然顿悟,他创编太极拳时充分运用太极球运转原理,世人不知其中因缘关窍而已。太阳偏西,墓室自然变暗。通过墓室的天窗还能看到外面正午的太阳,大如银盆。墓室依山崖而建,天窗隐藏山顶,利用天然隧道建成天窗通道。三丰发现墓室中依河图数理、方位围绕水晶球排列五十五坛百年陈酿,中宫土色,凝重浑厚,四周所排,青白相间,墓室酒香发自酒坛,酒坛刻有八卦、太极,全是陕西铜川黄堡镇所烧白瓷、青瓷、黄瓷。铜川县旧称“同官”,属大宋耀州,世称“耀州窑”,胎以淡白居多,色泽明丽,刻画秀劲,间有青瓷、黄瓷,专供宫廷使用,种放贵为“帝友”,京兆府为他特制酒坛,后世收藏家名之“太极瓷”。三丰盯着转动的水晶球,水晶球中出现图像,一个幅巾儒士对自己微笑,儒士的生平全闪现出来,一晃而过,三丰想这必是种放处士。再看,有位黄冠道士出现,三丰感觉里面的影像很熟,最后他看到了旸谷元阳洞,看到那个道士在里面修炼。三丰恍然顿悟:“这是我的前身”。三丰看到水晶球中出现了一位青衣隐士,自己身穿道袍、背负仙剑,看到大元灭亡,青衣隐士辅佐一位相貌怪异的帝王,看到年过百岁时那位异相帝王和子孙四处寻访自己。三丰暗道:“看来前生与种放处士交厚,即便此生,有缘相遇。”三丰想罢恭敬下拜,伏地后看见水晶球的莲花座刻有楷体小字:

进门即同门,三生因缘深。

相托身后事,青田石上明。

平生学易数,来日还用兵。

曾经为帝友,帝师名动京。

他年相逢日,王气起金陵。

道书三五卷,付与后来人。

看官,你道此人是谁?大明开国元勋诚意伯刘基,字伯温,乃种放处士后身,“青田石上明”,刘伯温浙江青田人,自幼聪颖,凡诸子百家、兵法战策、天文地理、阴阳卜筮,无所不通,怀王佐之才,抱济世之志,经史文章,名冠天下,大元至顺四年进士,朝中揭傒斯、赵天泽评价他是“孔明之俦、魏征之流,而英特过之,将来济时器也。”刘基官场并不得志,推算天机,知大元气数将尽,另有明主降世,遂隐居待时。明朝,他的奇门遁甲、阴阳兵机终于得到大用,作了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帝师”,了却多生因缘。刘伯温学道三丰,这是后话不提。三丰看到莲花座下有石龛,打开龛门,内有碧玉石函,刻“大宋处士种明逸遗书”漆金篆书,左下刻行楷“鸿蒙子张无梦题”。函藏写本,竟是陈抟老祖罕世著作《龙图易》、《指玄篇》,每本都有种放眉批。另有种放研究《易经》的心得《蒙书》十卷、从未传世的《心易》八卷,开篇即说:

“《易》者,意也;意者,心也;心者,炁也。吾以心合炁,炁以意合《易》,《易》以阴阳合道,道以混沌合炁。冥神知化,不在有心知,而在无意感;数往知来,不在鬼神测,而在性智通。心与炁合,万物如在掌;形与道合,生死如在握。心也,意也,炁也,《易》也,唯圣人知其一也。唯一,故中得心源,外应万事。万事不出一心,一心能通万事。故老君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知圣人处一室之中,神通万古,视接千载。炁满太虚不为大,道纳芥子不为小。吾神也,放之则弥满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是以圣人数往知来,不为物累;冥神知化,不为事累。‘神以知来,知以藏往’,犹小道耳。知阴阳而通性命,观卦象而明真机,《易》道在是矣,丹道在是矣。”

自种放第五次归隐后到死前都没有出山,一心研究《易》理、《易》数,终于神通玄道,彻证三生,算定故人来访,算定来生胜缘。过去,三丰道人占卜总要起卦看象,自从得了种放《心易》秘诀,神与物化,心与理契,不必起卦看象,就能先知,才明白《易经·系辞》所云:“《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就是种放处士晚年的心《易》境界,而《易经》用于丹道修炼其妙处在观看卦象,卦象中隐含丹法的一切奥秘。初见陈抟,陈抟对种放生平了如指掌,活用心《易》。陈抟早知种放尘缘未尽,而陈氏《易》学将赖种放门人光大。这一切都是定数。三丰把种放遗书揣入怀中,走出墓室,轻轻按动阴阳鱼眼,墓碑自动还原。三丰对着“大宋故处士种放之墓”再次跪拜,以谢赐书之恩,这次无意中的探访才知前生竟是陈抟老祖门下弟子无梦道人。这种证得前生的欣喜非常人能明,想到前生在此山修道,今生还能再遇真仙,得传道要。只是不知这位恩师是谁,何时会出现。自从子午谷金身禅院圆通长老说有道长托他把龙泉、太阿宝剑还给自己,三丰相信恩师一定隐居终南。修炼之暇访遍周围数百里山川,就为寻找恩师。谁知道,师寻徒易,徒访师难。自古以来都是得道真人寻访命中真徒。看来,机缘未到,继续修炼。三丰相信“灵台方寸无邪念,头顶三尺有神明”,只要修心清静,恩师一定知道,一定接引。三丰想罢,大为快慰,向元阳洞走去。欲知三丰如何学得《九阳神雷琴谱》,下山积功累德,并得到南派前辈所传内功导引术,练骨通髓,由此创立太极拳,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