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回升态势 坚定发展信心
2025-01-04 阅读(5421)
新华社记者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不利影响明显加大,经济发展极不寻常,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严重冲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全局,提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中国经济攻坚克难、企稳回升,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彰显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
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回眸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情况,前2个月开局良好,3月下旬受疫情反弹和乌克兰危机等超预期因素冲击,下行压力陡然增大;5月下旬以来,经济运行持续企稳回升,积极因素不断增多。
进入6月以来,诸多经济指标回升态势明显:
重要经济先行指标——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回升至50.2%,连续三个月收缩后重返扩张区间;
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2.1%,较上月回升2.8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时隔三个月再次回到50%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5月份加快3.2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月份下降6.7%转为增长3.1%……
“面对异常复杂困难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疫情反弹得到有效控制,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
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来之不易。面对风险挑战,宏观、微观、结构、科技、改革开放、区域、社会等七大政策加快落地,增量政策工具谋划推出,六方面33项政策持续加力,全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截至7月20日,全国合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万亿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3.68万亿元,同比多增9192亿元;在全国集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做好高校毕业生城乡基层就业岗位发布……
从33项政策聚焦扎实稳住经济,到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阶段性措施与制度性安排结合,普惠公平与精准支持配合,着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运行的轨道。
加快推动水利、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投资,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北京、合肥、福州等多个城市发放消费券;密集部署一系列稳外贸举措……稳投资、促消费、稳外贸,着眼于畅通经济循环的一系列部署,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从总量看,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正增长,“稳”的基础不断加固。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0.4%;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6.1%;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54万人。
从结构看,新动能保持较快成长,“进”的动能加速集聚。
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2%;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面对内外部阶段性、突发性因素冲击,我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企稳回升,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司长袁达说。
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下,把保障民生置于突出位置、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至关重要。
就业是头等民生大事、稳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受疫情冲击等影响,今年以来就业压力陡然上升,民生保障难度增加。各方面持续加大稳就业力度,强化民生兜底保障。
对餐饮、零售等5个特困行业企业及17个其他行业的困难企业实行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提高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最高至90%,加力落实社保、培训等补贴,推出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
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对高校毕业生,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促进青年提升职业能力;对农民工,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大力培育劳务品牌,积极拓宽务工渠道……截至6月末,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3223万人,同比增加160万人。
今年以来,国际能源、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全球通胀压力上升,做好保供稳价更显意义重大。
中央财政下达资金300亿元为实际种粮农民发放补贴,投放100万吨国家钾肥储备;自今年5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对所有煤炭实施税率为零的进口暂定税率;加快煤炭优质产能释放,完善煤炭中长期交易价格机制……
面对全球通胀压力,我国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科学把握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确保重要民生商品和基础能源供应充足、价格平稳,成为全球物价的重要“稳定器”。
“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但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继续保持物价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年涨幅3%左右的CPI预期目标可以实现。”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说。
更加注重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兜住民生底线。聚焦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在原来发放生活补助基础上增发生活补贴;为困难群体代缴养老、医疗保险费,防止脱贫户返贫;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放临时价格补贴。截至5月底,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预算1546.8亿元已全部下达。
顺应群众期盼补短板破难题,增进民生福祉。今年起,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可按照每个每月1000元的标准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拟中选327个产品,平均降价48%;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上半年,我国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4.9%,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
外商看好中国市场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6月21日,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闭幕。本届峰会吸引476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负责人参加,共签订99个重点外资项目,总投资额156亿美元。
峰会期间,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宣布在山东青岛投资建设生产供应基地并设立区域总部,成立以罕见病为主题的创新中心、生命科学创新园及产业基金。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对医疗健康的更高需求,开放公平的营商环境,支持创新药研发的利好政策,为我们在华投资带来广阔机遇。”阿斯利康中国总裁王磊说。
阿斯利康加码在华投资,是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发展前景的一个缩影。
一组数据展现外界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
今年前5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3%,折合877.7亿美元,同比增长22.6%;截至5月底,我国登记在册外商投资企业66.6万户,比上年底增长0.3%。一季度,72.1%的外资企业在华增资幅度大于5%。
中国美国商会近期发布的2022年度《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显示,83%的受访企业不考虑将生产或采购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地区。
中国经济稳步迈向高质量,消费市场不断扩容提质,新业态与新趋势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国投资者分享“中国机遇”。
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预计600多个全球新品首发首秀、中外参展品牌2800余个、境外企业参展面积占比由首届的75%增加至80%……
7月25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开幕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吸引着全球企业的目光。
“我们希望借助消博会,为中国消费者量身打造先进产品,全面助力中国消费者高品质美好生活。达能始终看好中国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市场机遇。”跨国食品饮料公司达能中国、北亚及大洋洲总裁谢伟博说。
肯尼亚经济学者贝亚特丽斯·马蒂里-迈索里近日表示,中国经济基础坚实,在新冠疫情反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上半年经济数据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要抓住经济恢复关键期,狠抓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增效力激活力添动力,不断巩固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付凌晖说。
牢牢把握有利条件,正视困难不畏惧,坚定信心有干劲,中国经济航船必将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破浪向前、行稳致远。(记者齐中熙、张辛欣、申铖、魏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