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日报

强信心·开新局|上海浦东:打好“三张牌” 奋力抓先机

2025-01-13 阅读(6158)

「导读」新华社记者何欣荣、杨有宗2月1日,浦东新区一批科技产业项目开工。新华社记者杨有宗 摄人勤春来早,新春开局上海浦东连打“三张牌”:向全球人才发出一封邀请函,播下新一批科创“

新华社记者何欣荣、杨有宗


2月1日,浦东新区一批科技产业项目开工。新华社记者杨有宗 摄

人勤春来早,新春开局上海浦东连打“三张牌”:向全球人才发出一封邀请函,播下新一批科创“种子”,营造一流营商环境。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正在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发出一封邀请函 筑巢引凤建人才高地

“十多年前,外国人如果想在中国从事证券行业,需要‘入乡随俗’报考中国的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难住了不少国际金融人才。如今,浦东建立了国际金融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这就为吸引国际人才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春节后举行的浦东人才工作会议上,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朴学谦讲到了这样一个变化。

作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稳定器”,浦东对人才的需求十分强烈。春节后发布的“浦东人才25条”等一揽子人才新政策,明确浦东将率先打造“国际人才发展引领区”。

浦东人才新政策突出分类施策。比如新政策中的“明珠计划”专项政策提出,将面向全球引进一批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创新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对“明珠高峰人才”入选者给予每年最高500万元的贡献奖励。

“浦东人才新政策不仅覆盖资金扶持、居住、子女教育等各个方面,而且把院士等人才的团队成员也考虑在内,相信系列政策能取得好的实效。”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说。

除了力度大、措施实,浦东人才新政策还率先探索一系列首创性改革和引领性突破。比如,浦东提出加快实施外籍高层次人才永久居留推荐“直通车”制度,实施范围从上海自贸区扩展到浦东全域。

“一出浦东机场,就到国际人才港。”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部长彭琼林说,浦东将通过申办“一口受理”,服务“一卡认定”,把政策实施“一抓到底”,让各类人才到浦东“一来无忧”。

播下新一批科创“种子” 积蓄发展新动能

机器轰鸣、铁臂挥舞,在浦东新区北蔡镇,总投资达8.5亿元的思特威全球总部园区近日正式开工。与思特威同步开工的,还有浦东新区的一批科技产业及配套项目,总投资约526亿元。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行业对于图像传感器芯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思特威(上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徐辰说,该企业聚焦高端成像技术研发,将开发面向未来的图像传感器芯片产品。这种芯片好比一双“眼睛”,能把外部的图像信息转化为数字化信号。项目建成后,企业整体营业规模将会超过百亿元。

科创“种子”的成长,离不开优质土壤的滋养。“在浦东,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浦东新区科经委副主任张彤说,浦东通过一系列改革盘活存量产业用地,高效满足项目用地需求。

科创“种子”的成长,同样离不开创新生态的加持。前不久,费斯托AX创新中心等18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正式授牌,浦东新区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总量达到65家。

依托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中小企业也能与“巨人”一起创新。费斯托(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贝斯滕说,该公司已把金桥综合保税区内的实验室扩张到2000平方米,计划投入1000万元左右,提升本地研发实力,同时也会开放更多功能给各行业的合作伙伴做定制化产品研发和测试。

瞄准一流营商环境 打造综合示范区

“10年前,我们在张江药谷大厦仅有一间300平方米的实验室,员工不到10人;10年后,我们在中美两地设立了四个研发中心,覆盖了从早期研发到工艺开发以及商业化的各个环节,研发管线数量超过50项。”君实生物副总裁陈巍说。他最近有了一个新头衔:浦东新区宜商环境体验官。

作为中国参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的样本城市,上海连续6年发布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今年年初,上海市发布新版行动方案,明确将浦东新区定位为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

针对上述定位,浦东新区近期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的20项重点任务。“我们将对标世界银行‘宜商环境’10个评价指标,围绕优化市场准入、便利获取经营场所、便利获取金融服务等方面,拿出一批在浦东新区率先突破的举措。”浦东新区常务副区长董依雯说。

“企业的评价和感受是营商环境建设的‘金标准’。”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朱芝松表示,浦东要以更优的营商环境来更好配置全球要素资源,吸引海内外一流企业、一流人才,激活创新第一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