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音乐专业人才的创新培养与实践
2024-12-25 阅读(6124)
高师院校音乐专业人才的创新培养与实践
高婧
高师院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基础教育领域音乐教师,其人才培养质量决定着基础教育领域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决定着艺术教育的高度。时代在发展,每一个个体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与艺术修养,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需求。鉴于此,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亦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本文以项目式教学在鲁东大学艺术学院声乐专业创新实践为例,探讨提升高师院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高师院校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导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即“高质量发展”之后的突出位置,可见国家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而艺术教育又是提升个体文化修养、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2014 年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2022年新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等都有重要文件陆续发布,明显可见,国家对艺术教育和学校美育工作,以及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持续提出更高更具体的要求。
客观讲,《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决定着高师院校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导向。教育部2022年新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对音乐课程的目标、内容、学业质量标准以及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总体要求。学生方面:中小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要具有综合能力,知识的掌握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学以致用。教师方面: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参与意识、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应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艺术实践和探究活动。
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音乐作品策划、组织、排练等综合能力都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因此,为提升基础教育领域音乐教育质量,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源头的高师院校,要创新教学方式,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培养出会讲课、有创意、能弹奏、能演唱、能排练、能展示的综合能力较强的优秀的基础教育领域音乐教育工作者。
高师院校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内容
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结合基础教育领域音乐教学所需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培养内容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两大部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包含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在内的公共基础课程,以及包含大学计算机等课程的平台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包括包含有声乐基础、钢琴基础、器乐基础等课程在内的专业基础课程;包含有民族民间音乐概论、合唱与指挥等课程在内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包含有音乐学科教学技能综合训练(微格教学)等课程在内的教师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具备基础教育领域音乐教学应掌握的会讲课、有创意、能弹奏、能演唱、能排练、能展示等综合能力。
目前,基础课程中如声乐、钢琴、器乐等技巧课,基本沿袭我国音乐专业院校技巧课一对一的授课模式。得益于其一对一的授课特点,师生之间容易建立较强的信任感,故,大学期间学生们的演唱、弹奏等能力普遍能够得到显著提升。而教师教育课程,尽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中小学音乐教学所需能力而设置,但鉴于其明显的理论性特点,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时更注重在理论方面的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提升效果差强人意。
重视专业性而忽视师范性是目前我国高师院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普遍现象,因此,导致了基础教育领域音乐教学所必需具备的综合能力,即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各种艺术实践和探究活动所需要的策划、组织、排练、展示、领导、沟通、协调等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亟待加强。
高师院校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实践
创新人才培养手段,提升高师人才培养质量是新时代赋予高师院校的神圣职责。项目式教学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叠加音乐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展示能力,又拥有唱、跳、奏、演的技能以及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因此,项目式教学很适合运用于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
项目式教学的基本流程:结合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项目-项目设计-项目落实-项目评价-完善提升。教学项目的设计可大可小,可难可易。本文以教学项目“吕剧《江姐选场》”的教学为例,对项目式教学在声乐专业的实践进行论述。
1、结合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项目
“吕剧《江姐选场》”是为一名具备较强的歌唱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大四学生设计的一个教学项目,该教学项目有一定难度。
2022版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师:能够指导中小学生设计、编排并展演“小型歌舞剧表演”;“演出舞台剧目、编演故事剧本、记录观剧心得、策划戏剧化活动”等,并按照声乐专业教学大纲,学习并完成较高难度声乐作品以及歌剧、戏曲片段的舞台展示是对大四学生重要的教学内容,故设计“吕剧《江姐选场》”为教学项目让其实践,该教学项目实践目的有三,其一,提升其专业演唱能力;其二,对戏曲艺术进行拓展性学习;其三,提升完成小型戏剧片段的选题、构思、编创、组织、排练和展示等综合能力。
2、项目设计
组成项目团队:为丰富该教学项目展示形式,主持人组成了包括她在内的九个声乐专业学生组成项目小组。主持人饰演女主角江姐,四名女同学扮演江姐的狱友,另外,还有一名国民党军官、一名国民党通讯员和两名国民党士兵。
进行项目设计:以吕剧版《江姐》第七场为参照,设计一场12分钟的戏曲选场。围绕齐唱《绣红旗》和江姐独唱《不要用哭声来相告》这两首演唱作品进行项目设计,为丰富项目结构,清晰地为观众介绍剧情发展脉络,项目主持人和团队成员一起设计了念白。团队成员还进行了角色的设计和分配、选择戏曲锣鼓节奏、音乐伴奏、进行音乐剪辑、选择排练时间、演出场景、进行舞美设计、根据历史背景选择相对应的演员服装、发型以及国民党官兵的军服和枪械等。
该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合理选题、构思、编创等能力。
3、项目落实
教学项目落实的速度体现项目主持人的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也体现团队成员对该项目的理解和合作程度,项目完成的质量体现团队成员对作品的理解深度、对细微环节的设计和处理能力。主持人和团队成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设计和排练,在排练过程中不断修改、优化项目内容。除需要对包括主持人在内的每一个剧中人物的形象刻画、舞台形象设计、台词的表达、肢体语言的展示等艺术表达因素进行全盘考虑之外,展演时道具如何摆放、灯光色调如何确定、演出背景图片如何选择等都需要主持人和团队成员考虑。最终,该教学项目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向全校师生进行公开展示,展示效果令人满意。
该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组织、排练、展示、领导和沟通等能力。
4、项目评价
项目式教学的评价分为团队成员评价和指导教师评价两个方面。教学项目展示结束,团队成员首先根据项目排练和展示情况进行自评和互评,指导教师进行总结评价,指出演员之间的交流、台词、肢体语言、情感表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
该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反思能力。
5、完善提升
结合团队成员、观众和指导教师的评价及意见,项目团队又进一步完善了该项目,该项目的完成丰富了教学项目案例。事实上,该教学项目经过不断打磨,推荐参加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被山东省教育厅授予一等奖,获得优秀实践教学成果奖,被国家教育部授予二等奖。
项目式教学在声乐专业的创新实践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近年来,该教学方法在鲁东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专业被广泛运用,育人效果显著提升。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并实施教学项目,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完成,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使知识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同时,学赛结合、以赛促学,所推荐的教学项目频频在省部级以上专业大赛中获得奖励,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项目的落实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调动了学生攻坚克难的决心和毅力,教学项目的设计到完成,全流程让学生在校期间体验基础教育领域音乐教师的工作,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夯实职业基础,具备了当代基础教育对音乐教师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项目式教学不失为提升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红旗路186号鲁东大学艺术学院 声乐专业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