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日报

首届中外语言交流合作论坛发布《国际语言交流合作联合倡议》

2025-01-07 阅读(5719)

「导读」12月8日,2022年国际中文教育大会平行论坛——首届中外语言交流合作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联系、沟通、理解——通过语言和文化建立信任与合作”。来自世

12月8日,2022年国际中文教育大会平行论坛——首届中外语言交流合作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

本届论坛主题为“联系、沟通、理解——通过语言和文化建立信任与合作”。来自世界各地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十余家语言文化机构代表出席。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马箭飞,阿联酋驻华大使阿里·扎希里,北京法国文化中心副主任兼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参赞陆仁骏等出席论坛开幕式。

开幕式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主持。

马箭飞在致辞中指出,语言是文明传承的载体,各国语言文化机构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方面承担着巨大使命与责任。在时代变局下,语言文化机构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惟有和衷共济,方能行稳致远。

马箭飞表示,语合中心作为发展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专业公益教育机构,致力于为世界各国民众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提供优质服务,搭建友好协作的平台,愿与越来越多的国际语言文化机构携手并进,共同努力,继续为各国民众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教学服务以及互学互鉴、增进理解的机会,为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推动全球文化多样性发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阿里·扎希里表示,语言是连接世界的一条重要纽带,是打开了解各国文化之门的钥匙。近些年来,阿联酋学习中文热情高涨,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阿联酋中文教学“百校项目”正式启动,目前阿联酋有150多所公立学校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5.4万余名学生提供中文课程。基于不同国家间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同文化、文明才得以展开交流对话、加深理解欣赏、促进和谐共生,而语言学习正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各国语言文化机构既有促进本国语言文化传播的责任,也应有推进交流互鉴、承担人类使命的自觉意识。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发表题为“国家语言能力提升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主旨演讲。她阐释了中国国家语言能力与个人语言能力的内涵与关系,介绍了中国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状况,总结了国际中文教育近年来在发展方向、教育内容等方面的诸多变化,点明了语言与文化交流合作对促进对话协商、交流互鉴,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作用。

圆桌论坛环节,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金利民教授主持下,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区执行主任、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公使衔参赞白怀德,韩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兼韩国文化院院长金辰坤,新航道中国故事研究院副院长斯明诚展开互动对谈。

嘉宾们不仅介绍了各自机构的发展宗旨和成功案例,还分享了对未来语言学习方式、机构间交流合作方式的看法,强调了语言学习的意义,以及语言文化机构在“推动国际交流、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作用。

为促进各国语言文化机构广泛深入交流,此次活动专门设置四个分论坛,分别聚焦“语言文化机构在促进文化理解方面的作用——案例研究”“语言教学和测试”“教育合作、流动和交流的影响力”和“通过语言、艺术和文化合作”四大议题。

阿塞拜疆议会议员、盖达尔·阿利耶夫基金会国际合作处处长索尔坦·马马多夫在分论坛上致辞。澳门城市大学校长刘骏,匈牙利罗兰大学副校长郝清新,北京塞万提斯学院院长伊莎贝尔·塞韦拉,意大利教育中心主任邢建军,复旦大学奥地利中心主任任嘉洛,尤努斯·埃姆雷学院教学部主任亚古兹·卡尔塔勒奥卢,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专家叶琳娜·马尔卡索娃,阿塞拜疆语汉学家阿格申·阿利耶夫及戴桂菊教授、张天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北京京西学校创办者柯马凯等分别作主题发言。

分论坛专题发言议题广泛、内容丰富。各方通过分享与对话,分享了成功案例,加强了互动沟通。

闭幕式上,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杨军宣布,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发起,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等十家国际语言机构共同响应的《国际语言交流合作联合倡议》重磅发布。倡议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语言文化机构的使命与责任,提出了机构间交流合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这对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发展和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致闭幕辞。他表示,本届论坛见证了不同语言的精彩互动,见证了不同文化的彼此交融,《国际语言交流合作联合倡议》的发布更是见证了不同机构建立共同愿景的意愿、共赴美好明天的行动。结合北京外国语大学在语言教育、语言研究、语言保护、语言服务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与目标愿景,杨丹表示全球语言之间的教育、服务、保护和研究需要各国之间的通力合作,才能和谐发展。

本次论坛由中国国家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旨在为各国语言文化机构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机构间常态化友好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