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精神耀寰宇 圣水文化启新篇
2025-04-25 阅读(10309)
共工精神耀寰宇 圣水文化启新篇
圣水传递取水仪式在北京圆满举行
2025年3月20日上午,由世界大健康运动联盟副主席圣水传递活动联合发起人刘海、世界大健康产业联盟副主席张民、世联盟圣水传递专委会主任及团队成员共同组织的“圣水传递”取水仪式,在北京市密云区圣水山圣水寺和密云水库举行。此次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圣水”为载体,传递健康、和谐与文明互鉴的理念,助力地方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为世界和平塔、世界和平公园筹建工作助力。为树立文化自信自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此次活动,标志着每年一届的圣水传递活动开启了新的航程。
千年古刹迎盛典,圣水泉畔祈祥瑞
圣水寺坐落于密云区不老屯镇的云峰山(圣水山)山腰处,始建于隋代末年,距今1400余年,因寺内灵脉圣水泉而闻名。据史料记载,圣水泉自古被视为消灾增福的“吉祥之水”,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吸引周边民众前来取水祈福。此次圣水传递取水仪式选址于此,既彰显了历史底蕴,也寄托了对自然与文化的敬畏。
上午10时许,在吉时的祥瑞氛围中,仪式正式开启。世界大健康运动联盟副主席刘海、世界大健康产业联盟副主席张民作为主礼人,携组委会成员在圣水寺主殿前的行礼敬天。现场庄严肃穆,梵音缭绕,组委会成员敬奉供品,上香礼拜,诵读祈愿文,祈愿国泰民安、祈愿全民健康、祈愿世界和平!随后,护水使者从圣水泉中采集圣水,装入特制容器,并由组委会成员护送下山。这一流程借鉴了传统民俗文化仪轨,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为文化传承和推广传播起到了示范性作用。
缅怀开国领袖大爱,礼敬共工水神英雄
圣水传递组委会成员在密云水库北岸举行了致敬革命先辈,礼敬共工水神仪式。
饮水思源,密云水库是北京城市饮用水的主要水源地,圣水泉是密云水库的水源之一。密云水库1951年开始规划,1958年6月国务院正式决定修建,周恩来总理亲自勘察并确定了坝址。 于1960年9月正式竣工。该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京津地区用水问题、治理潮白河水患而启动的重大水利项目。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习仲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与了水库建设劳动,来自京津冀28个县区的20.6万民工和解放军参与施工,克服了特大暴雨等险情,仅用两年时间便完成“一年拦洪、两年建成”的奇迹。总库容43.75亿立方米,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
密云水库的建成,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和水源保障。
今年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中国水神命名太阳系矮行星2007 OR10“共工星”5周年,以此纪念水神共工。(密云水库建设过程中,发现了距今4100多年的共工城遗址,为共工水神文化考古形成了溯源实证。)每年的3月22日,联合国生命生态安全科学院中国院龚巧玉院士都会率团组织纪念活动。
文化赋能产业生态,共同推动区域发展
世界大健康运动联盟副主席刘海在致辞中表示:“圣水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精神的象征。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活动,串联起中华圣水文化,打造健康养生产业与文旅融合的新标杆。”据悉,此次圣水采集的圣水将作为继首届“五岳和鸣·圣水传递”、第二届“致敬母亲河 腾飞中国龙”系列活动的新起点,将与圣水传递永久水源地周公圣水汇合,汇聚来自万山之祖万水之源的帕米尔高原世界和平公园的泉水,途经多地,最终会师京华,并从北京运往第十四届世界大健康论坛博览会和第五届世界大健康运动会主会场亮相。
圣水山圣水泉所在的“不老屯”素有“长寿之乡”美誉,圣水传递活动的成功举办将为水源地生态资源保护、推动周边文化旅游带建设助力,为乡村振兴助力。
承古烁今歌盛世,展望未来谱新篇
圣水传递以水为媒,融和有形与无形的两股“圣水”——既有来自万山之祖万水之源的泉水、来自礼乐文明发源地的周公圣水、来自五岳名山的名泉之水、来自圣水山圣水泉的天然甘露有形圣水,更有凝聚着爱国科学家、院士、学者、爱心企业家及社会工作者等群体仁心济世、勇担使命的精神汇聚成的无形圣水。二者交融激荡,以科学智慧赋能生态保护,以人文情怀滋养文明根脉,为社会发展注入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为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国家富强贡献力量!
此次取水仪式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圣水传递组委会表示,未来将继续以水为媒,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为全球生态文明与健康事业贡献中国智慧。
(供稿:张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