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日报

距离癌症早筛目标更近了

2024-12-28 阅读(7193)

「导读」第六届国家癌症中心学术年会近日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及多个国际合作项目正在该领域加快布局。同时,已进行了十几年的4个国家级肿瘤筛查项目也在不断添加新

第六届国家癌症中心学术年会近日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及多个国际合作项目正在该领域加快布局。同时,已进行了十几年的4个国家级肿瘤筛查项目也在不断添加新科技元素,依托新一代肿瘤组学技术、生物技术、大数据技术的癌症防控监测技术正在兴起。

实现“早发现”有难度

诊断越早,癌症患者治疗生存效果越好。“以肝癌为例,早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50%~70%,中期则降至25%~30%,到了晚期仅为10%~15%。但遗憾的是,中国早期患者就诊率不足10%。”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张康教授介绍。

“由于起病隐匿,国内约80%的肺癌和60%的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PET-CT中心主任吴宁教授介绍,我国第一大癌种——肺癌的5年生存率仅15%~18%,而早期肺癌如果得到及时治疗,5年生存率可超过80%。结直肠癌的情形类似。

早诊早治不仅患者预后好,且经济效益明显。有研究显示,癌症早期及二期以上病例诊疗费用相差很多:肺癌早期诊疗费用2.2万元,二期以上病例则升至4.6万元;食管癌早期病例诊疗费用1.4万元,二期以上则是4.7万元;胃癌更是从1.2万元飙升至4.3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现有早期筛查方案存在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缺乏、筛查效益缺乏评价、新型分子标志物的有效性尚需验证等短板。”吴宁直言,“尽管已有研究显示低剂量螺旋CT相比普通胸片能更有效发现早期肺癌,但低剂量螺旋CT筛查存在假阳性率过高的问题。哪些人群需要筛查、筛查的最佳间隔期等问题,也都没有确定答案。而在结直肠癌领域,由于结肠镜为侵袭性检查,很多人都不愿意做,尽管便潜血筛查依从性高,但灵敏度、特异度又低”。

优化筛查技术和方案

“目前,科技部已经部署‘精准医学研究’研发计划,旨在开发一批癌症等重大疾病早期筛查、分子分型、个体化治疗、疗效预测及监控等精准化应用解决方案和决策支持系统。”科技部社发司副司长田保国介绍,另一项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疾病防控研究”也增加启动液体活检、癌症筛查方案优化、新型溶瘤病毒及癌症免疫治疗技术研究。

“在癌症早筛领域,液体活检炙手可热,寻找理想的早期诊断标志物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世界性难题。”长期致力该领域研究的张康介绍,找到不同癌症的DNA甲基化位点对于确定早期诊断标志物至关重要。已有研究证实,DNA甲基化标记可用于常见癌症的微创组织活检,而且DNA甲基化图谱可以找到转移癌症的原发灶。

据了解,优化现有筛查方案也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的研究目的之一。比如,正在开展的肺癌筛查和干预技术及方案研究、肺癌和结直肠癌多中心筛查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前瞻性队列研究、恶性肿瘤规范化早诊早治关键技术集成及应用体系建设研究等,都是基于这一目的。

由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团队领衔的肺癌及结直肠癌筛查随机对照研究,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今年10月将率先于湖南、江苏、甘肃、浙江开展,计划3年内完成受试者入组。作为研究负责人之一的吴宁详细介绍了该项目的5大具体目标:更新我国肺癌高危人群界定标准;评价低剂量螺旋CT不同筛查时间间隔的筛查效果;比较单次结肠镜与连年便潜血实验对结直肠癌筛查效果;探讨分子标志物在肺癌及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建立适合我国人群和国情的筛查技术方案。“今年内初步制定肺癌及结直肠筛查指南。项目还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合作,并聘请了国际肺癌早期行动计划项目的专家作为海外顾问。”

值得期待的是,该研究团队计划依托影像组学、大数据、互联网平台等新技术,比较不同筛查方案的效果,提高筛查效能。据吴宁介绍,比如将影像组学新技术应用于肺癌筛查,结合影像特征的计算机分析技术、临床和分子标志物信息,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应用“互联网+新技术”完成肺癌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和健康管理,探讨最佳手术干预时间和早期肺癌的最佳术式;通过大数据平台,研发及验证影像人工智能内镜辅助早诊系统效能等。

筛查还需更多投入

2005年~2012年,国家陆续启动了4个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分别瞄准农村、城市、淮河流域以及农村妇女的宫颈癌、乳腺癌,筛查范围不断扩大,效果初显。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副局长张勇介绍,2005年启动的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到2017年已有252个筛查点,其中上消化道癌188个、结直肠癌33个、 肝癌13个、鼻咽癌7个、肺癌11个。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适宜技术正在大范围推广,且收效明显:基础检出率2.05%、早诊率81.99%、治疗率89.89%。

据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介绍,2012启动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今年已扩大到20个省份,针对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上消化道癌、肝癌,完成300万人癌症风险评估。而2007年启动的淮河流域早诊早治项目,对食管癌、胃癌、肝癌这3种区域内特色癌种开展综合防治,已覆盖32个县。此外,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加入,比如北京、上海、浙江海宁等地由政府财政出资,开展癌症筛查项目。

陈万青表示,城市项目下一步要解决的是随访问题,目前正在完善随访平台和数据上报信息平台。同时,计划建立配套的生物样本库,为疾病研究留下宝贵财富。“在筛查过程中,国家团队还在开展腔镜、病理、检验等环节的技术培训,将先进技术和经验带到基层,最终目的是提高广大基层的诊疗能力。”

虽然我国癌症发病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人口基数大,疾病负担重。筛查工作还需国家更多关注和投入。陈万青指出,目前筛查医保不报销,多以公益项目形式进行,无法保障工作的持续性,希望政策能有突破。记者 王潇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