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当了56天“县长”的张明远
2023-11-26 15:07:00 阅读(2660)
原标题:一位老红军的一段少有人知的传奇经历——长征中当了56天“县长”的张明远
张明远
张明远将军是一位对革命有重要贡献的老红军,在他6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有许多传奇故事。他在长征途中当了56天岷县“县长”,这段传奇经历少有人知。
1936年8月上旬,随红二、四方面军行动的张明远带侦察队第三次通过草地,部队突破天险腊子口后,进入甘肃岷县(张明远的故乡),总司令部进驻岷县三十里铺。
刚进入甘南,一项新的任命就落在了张明远的头上。一天,刘伯承总参谋长对他说:“你赶快到何长工同志那里去报到。经组织上决定,要你去当岷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也就是县长喽!”
原来,刚过完草地的红二、四方面军要在甘南一带暂时停留,进行休整待命;同时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政权。
放羊娃出身的张明远听说自己要当“县长”,有点手足无措:“这,这县长可是个大官啊,要察民情,断案件,征粮抓税,教化民众,我能行吗?”刘伯承笑着说:“是呀,这县太爷历来是个肥缺,过去要十年寒窗,考举人、中进士,才可能被选上;就是民国以后,不少人也靠行贿买官,才能坐上这把交椅。今天白送给你了,你还不要?!”张明远嘿嘿一笑说:“咱这水平,怕当不好嘛!”刘伯承严肃地说:“共产党的官,只要为劳动人民掌好印把子,不为个人捞钱,就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对了,你这个县长,可不发一分钱的薪水哟!”张明远响亮地回答:“这一点没问题,咱决不当贪官、糊涂官!”
接着,刘伯承告诉张明远:“你是这个地区的人,一定要利用你的乡情、乡音和影响力,迅速开展工作。我们当前的情况你是知道的:部队爬雪山、过草地吃了很多苦头。现在要休整,但群众受国民党欺骗宣传却跑光了,找不到粮食,物资得不到补充。所以要迅速建立临时政权,筹集军需粮秣,补充兵员,治疗伤员,到时还要继续行动北上。”
张明远当时的心情就像一首唐诗里说的那样:“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他决定先去见一见住在三十里铺的表兄张季农。见面后,在张季农的帮助下,他们找回了跑散的众乡亲。张明远用地道的家乡话,向乡亲们宣传共产党的主张,揭露国民党和土豪劣绅压榨穷苦劳动人民的反动本质,号召大家组织起来,建立自己的政权,支援红军北上抗日。
在张明远和大家的努力下,不长时间里他们就在岷县三十里铺、哈达铺等乡村建起了80多个基层政权,发展了一批革命骨干,各项工作都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
在那些日子里,27岁的张明远忙得昼夜连轴转,他不但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青天父母官”,而且成为部队后勤官兵追逐的对象,大家追着他,向他要人要粮要物。搞后勤供应的同志告诉他:部队每天至少要5万斤粮食,才能维持下来。这对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县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张明远总是想方设法满足部队的需要。他采取的第一个方法,就是拿出一些现款向群众购买余粮,有时粮食欠缺就派人挖土豆和采摘青豆角来补充,基本保障了他们的需要。另一个办法,就是通过打土豪和没收一些恶霸的粮仓来补充军用。同时,也欢迎一些开明绅士和爱国商户捐粮、捐款支援红军。据最后统计,在长征中,岷县共为红军筹供粮食400多万斤,还有一大批羊、猪和菜、柴、草等。
尽快帮助伤病员恢复身体,是“县长”张明远的另一项重要任务。为此,他动员各乡、村腾出房子和热炕,分头安置伤病员;还派人上山打野味、寻找中草药,为伤病员补养身体,进行治疗。不少乡村出现了“村村住伤员,家家有看护”的景象,伤员们又享受上了在苏区时的生活。
由于部队减员很大,急需补充兵员,壮大力量,张明远通过各区、乡政权广泛宣传动员,并率先垂范,动员他的几个侄子、侄女带头参加了革命队伍,全县立即掀起了一个报名当红军的热潮。
10月上旬,经过休整的红军奉命继续北上。刘伯承通知张明远:结束“县长”的任职,随军北上。张明远总共当了56天岷县的“县长”,后带着3000多家乡子弟组成的“岷县独立团”汇入了革命队伍。
1950年9月抗美援朝战争前夕,身为东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的张明远,奉命到北京向周恩来汇报工作。见面后,他一报上名字,周恩来就说:“你就是长征中在甘南地区我们派出的第一任岷县县长嘛!”记忆超常的周总理仍记得这件事。
(原载2016年4月25日《北京日报》,作者:窦孝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