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道教为何能在川西成功
2024-12-21 阅读(9137)
中国道教圣地青城山众所周知,而真正的川西道教诞生地却鲜为人知。至于老子李耳驾青牛西去至四川邛崃,兴建青羊宫却更是知之甚少。对此,笔者根据西川多次游历寻访感知,愿为广大读者娓娓道来:
一、话说道教首创之地鹤鸣山
鹤鸣山又称“鹄鸣山”,系邛崃山脉东麓青城山区的南侧支峰,与道教著名胜地青城山天师洞相距仅三十公里。明洪武年间,祖天师后裔、虚靖天师玄孙张三丰祖师来到鹤鸣山,后入天谷洞修炼。明初洪武、永乐年间,朝廷遣钦差户科给事中礼部尚书忠安公胡茔寻三丰祖师至鹤鸣山,祖师隐而不见,胡钦差终于鹤鸣山,现有墓碑留世。
后成祖又遣龙虎山道士吴伯理、及内侍朱祥持玺书香币再上鹤鸣山寻三丰祖师,并建迎仙阁,朝夕朝礼、虔诚奉请。三丰祖师以“自古天子未有成神仙者,汝还奏,惟求勤政爱民,为太平天子,天下受赐,幸甚矣!”回应。
东汉顺帝时(126—144),张陵于蜀郡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了五斗米道(教内称正一盟威之道)。其主要经典有《老子五千文》、《太平洞极经》等。其主要宗教活动是:(一)诵习《五千文》;(二)有罪首过;(三)符水治病;(四)用章表与鬼神为誓约。
张陵于蜀郡鹤鸣山创立了五斗米道教
其修炼方法主要是行黄赤之(即男女合气之术)。其组织制度主要是;各治置祭酒,以领道民。并规定按时“付天仓”及“三会”。付天仓,即奉道者于十月一日向天师、祭酒交纳信米五斗;三会,即奉道者一年三次(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朝会天师治。
鹤鸣山道观自清康熙帝后已是全真龙门丹台碧洞宗道场,但道观历来主祀祖天师张道陵,从未变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天师圣会”更是鹤鸣山最隆重的庙会,来自全国各地朝真礼圣的道友、信众不绝于途。如今成都又投巨资打造鹤鸣山道源圣城,恢复扩建道教祖庭,届时道源祖庭将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二、川西第一道观青羊宫与老子的故事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县青羊宫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宫观,在历史上,青羊宫已经是有名的道教活动中心之一。
青羊宫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约12万平方米,里面有三清殿、混元殿、唐王殿等,还有各类塑像、文物、景观。其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悠久的历史,吸引了无数的道教信徒及游客来此参观朝拜。而每年在一些传统节日之时,青羊宫也会举办一些庙会活动。历史文化的沉淀,道教信徒及游客的认可,让青羊宫获得了“川西第一道观”的美誉。
青羊宫作为一个道教活动场所,它有着怎样的传说故事呢?
传说老子骑着一头青牛路过函谷关,当时函谷关的关令尹喜听说老子来了,就邀请他去讲授《道德经》。老子欣然答应,于是就给尹喜讲了几天。《道德经》还没讲完,就有人来报,说家里有事。老子就对尹喜说:“我现在有点要紧的事要去处理,你先把我讲过的道先参悟思考思考,1000天后如果你还有兴趣,就到成都青羊肆来找我吧!”
老子回去了,尹喜回忆了老子讲的道。1000日后,尹喜就按约跑去了成都青羊肆,果然,老子早已来到此地,于是在青羊肆内给尹喜讲完了后面的《道德经》。后来人们把青羊肆改为了青羊宫,并一直沿用至今。现在青羊宫内,八卦亭里还有老子骑青牛的塑像。
这是青羊宫的历史传说之一,在民间呢,则还有另外一种传说。很早以前,在成都的街头流传着这么一段顺口溜:
青羊宫,青羊宫,太上老君坐当中。铜羊治百病,青牛显神通。
这顺口溜说的就是关于青羊宫的另外一个传说故事。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青羊宫这地方没有什么宫观,这里不过是一个卖羊的的地方,人们把这里叫做青羊市集。
有一天,人们在青羊市场上做着买卖。突然天上飘过来一朵五彩祥云,云端上有一头青牛,青牛上坐着一个白胡子老头。祥云慢慢地向人们飘来,越来越近,等到了地面上,人们才发现,在青牛的后面还跟着两头羊。
有人认出了青牛上的老头,惊讶地叫喊着:这不是李老君吗。难道李老君也要到我们这凡人的集市来做做买卖?这么一叫喊,很快就围上来许多人。
神仙降临,自然就有人前来祈求了。一个瘸子一拐一拐的走过来,祈求老君给他治治腿。老君上前,用手中的拂尘一拂,瘸子的腿立即就好了。大家一看,立即有病有痛的都上前来跪拜,祈求老君为他治一治。什么聋子啊、瞎子啊、哑巴啊、生疮的、长瘤的、通通都来了,老君来者不拒,都一一为他们治好。等到把大家的病都治好了,老君骑上青牛,驾上五彩祥云飞走了。
老君走的时候并没有带走两只羊,而是把两只羊点化成了铜羊留在了青羊集市上。
后来,大家凑了些钱,在铜羊矗立的地方盖起庙,在里面又重新修建了老君骑青牛的塑像,以及大殿。并把这修建的庙取名为青羊宫。这也是为什么到青羊宫来参观的游客都要去摸一摸铜羊的缘故。以上所述的道学祖师老子李耳在川西的传奇,或许正是他张道陖创造五斗米教,成为道教祖师的文化之根和川西信仰道教的群众基础。
三、四川有多个儒释道供奉一山的圣地
上一期笔者所讲的长江上游第一城宜宾酒都,就有儒释道供奉一山且又和谐相处的文化传奇。而此次所讲的川西邛崃天台山,更是史上最早的儒释道共奉一山的文化传奇。
“天台天台,登天之台”。天台山古称蒙山,为蒙山五岳之首,自汉代开始称为天台。据说大禹和鱼凫王都曾在此以山为台,祭拜天地山川。
巴蜀开明时期,古蜀国国王鳖灵在此“登高祭天”;汉末道家在此相山凿洞,筑坛祭神,正式易其名为“天台山”,天台山便增添了宗教文化内容。
三国蜀汉之初,诸葛亮曾到临邛察看“甲屯”垦植和开掘“火井”情况,乘坐“木椅车”上山眺望,留下了 “天车坡”、“望军顶”等地名。
天台山天台寺
南北朝时期,西游僧人普达舍耶云游到此,创建了天台佛寺,隋唐时期,宗教漫延,初唐时火井县令袁天罡尊崇道教,因而天台山以道家势力为大。五代时,天台山又修一座规模宏大的城隍庙。两宋时期,天台山儒、道、佛三教并存,三家争山夺林,各营院园,道观佛寺,官房多达百余处,宗教势力泛滥,各派矛盾百出,于是出现了州通判、推官驻山主政之事。其时有文同(北宋画家)、陆游(南宋爱国诗人)等领衔管理天台山宗教事务。宋末及元代,天台山日渐衰微,于是又有明洪武年间“福琛开山”之事。
明末(大顺三年),张献忠一支军马败退时路过邛州夹门关,有天台山三千棍僧堵截,张部于是绕青草坡从天台山后山而上袭击了宗教集团,于是天台山宫观寺庵尽毁。清代,道家、佛家力图光复宗教名山,但规模远不及昔日。民国年间,天台山一带兵匪肆虐,社会不安定,朝山之事几乎灭绝。天台山也是红军长征经过成都唯一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成都市唯一的红色旅游区,景区的红军长征邛崃纪念馆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天台山儒释道三教合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天台山也算是一座有神仙之气的名山大川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