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卡新地标 ——郭林新气功纪念室修建纪实
2024-12-23 阅读(6226)
北京打卡新地标
——郭林新气功纪念室修建纪实
本刊记者 王健
在北京,郭林新气功的发源地,如今矗立着一座十分气派的纪念馆——郭林新气功纪念室。
庄严壮观的郭林新气功展览室
纪念室两层楼,宽敞的大厅,明亮的窗户,令参观者惊叹,这规模、这架势、俨然是一座真正的圣殿,比之很多小型纪念馆,突显十分的庄严、壮观。
不仅场馆壮观,里面的内容更是厚重而丰富。一层主要介绍新气功创始人郭林老师的丰功伟绩。二层是郭林老师忠诚的传承者们在她身后所做工作的轨迹。
纪念馆坐落在风景优美的京郊农庄,树林环绕,周边宽阔,美丽而幽静。高端、大气、上档次。
使 命
回首2010年纪念郭林老师百年诞辰大会,我们有一项任务,是建立“郭林纪念馆”。
十几年过去了,当贾玉芝老师,跟我提起2021年是郭林老师走上社会发展郭林新气功50周年纪念,应该举办庆祝活动的提议时,修建郭林纪念馆的想法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但是,这个想法在研究会老师们中引起不同意见,有些人认为,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首先是资金问题,建设纪念馆肯定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凭我们这些老弱病残哪有这个能力?其次是与时尚不符,网络时代,建网上博物馆省钱、省力,何乐而不为?是啊,怎么抉择?
思考再三:
一、北京是郭林新气功发源地,这里有郭林老师战斗过的地方,每一寸花草,每一枝树木,每个公园,都承载着郭林新气功的历史,只有亲身来到北京,才能真正感受到郭林新气功的切实信息。
二、北京是首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参观、拜访,有利于郭林新气功向全球传播。
三、云上参观博物馆,还有许多人不善操作、难以涉足。
所以建造一座真正的实体展馆,使人们感受更加真切。
一是可见的实物更直观,有利于与国家管理部门沟通,使政府了解我们,认可郭林新气功。
二是我自己年龄大了,我担心今后是否还有人愿意做这件事。申请的难度、种种限制、后来的人会不会知难而退就放弃这件事?我是郭林老师的亲传弟子,我要亲眼看到这项工作尘埃落地,告慰所有郭林新气功同仁,为我们的后人留下眼见为实的历史证明。
展室揭幕那天,看着鏖战3个月的成果,王健老师终于可以告慰恩师郭林老师啦!
意见不同归不同,一旦决定,郭林人就有那么一股义无反顾的劲。成立筹备组,马上行动,这时离9月4号只有116天。
干 劲
我们确定了:一楼内容为歌颂郭林老师事迹为主;二楼内容为研究会老师们的传承业绩展现。第一个请缨的是张秀华老师,她主动要求承担一楼的文字内容的准备。这个外号“穆桂英”的小女子,却有着男子汉的担当气魄。凡重大艰巨甚至危险工作,抢在前头,一直充当王健老师的挡剑牌,冲在前边迎接狂风暴雨的洗礼,因此锻炼出一种大无畏的气概。但这件事太难为她了,要知道她没有见过郭林老师啊!如何去准确表达郭林老师的一生?她一头钻进浩繁材料里,日日夜夜,研究思考,到了不思茶饭的境地。在表述郭林新气功的功法系统环节时,为了使参观的人们一目了然,苦思冥想,画出一个郭林新气功功法系统关系图,用直观的方式,使理解变得十分容易。
郭林新气功功法系统关系图
一楼的另一个内容是“抗癌英雄谱”。从100多个抗癌病例中精选出60位英雄上墙,照片、文字都要求精彩,这个工作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辛全花老师从2021年5月份的高级班开始,就请来了贵州遵义医学院的专家金燕教授,为大家辅导如何写出有医学价值的病例。而且这个工作早在5月高级班之前就在网络上一直进行着,金燕教授自己也是癌症病人,在习练郭林新气功过程中,这位西医专家认可了郭林新气功的科学性。但是面对我们这些医学盲的老师们,辅导的难度相当大,急得她一个人躲到树林里大哭。
↑郭林新气功抗癌英雄谱↓
号称“花木兰”的辛全花老师是一位警花,据说练过特警的功夫,她从不叫苦,铁人一般。腿骨折了,还能自己柱着拐杖从河南到北京开会。那些天我突然发现她有点不对劲,一说话就夹抢带棒,我就问她,你这几天是怎么了?对谁都这么冲。辛老师才说,实在累得受不了了,60几个病例,一个一个反复去推敲、整理,又都是专业性问题,上火啊!
↑王健老师和夏立启老师精心整理宝贵的文物资料
说起准备资料,最早是冯润芝、夏立启、吴稚玲、思潞老师在北京办公室就开始了。北京办公室有间上锁的小库房,闲人免进,别有一番神秘。原来这里储存着研究会历年的资料,还有为50周年庆祝大会,老师们捐献的文字资料及实物资料,非常宝贵。整理之时正是高级班刚刚结束,进入6月。冯润芝老师已经85岁,在高级班担任后勤管理老师。天气热,加上冯老师乳腺癌遗留个伤口正在化脓,她顾不得去换药,几个人埋头在挑选纪念馆有用资料的工作中。说起冯润芝老师,想起一段趣事。那一年我们在稻香湖办培训班,夏季,晚上出去练功。我练五禽戏,冯老师和姬秀云老师当时还没学五禽戏,她俩说练八段锦。稻香湖蚊子特别多,我练五禽戏有动作,咬不着。八段锦是静功,看她俩一动不动,我以为蚊子不咬她们,原来她俩被咬的浑身大包,我笑她俩是痴人,可是如今两人都练成了钢筋铁骨。姬老师把膝关节要手术的腿,练得康健如年轻人;冯老师85 岁的人,精、气、神不輸年轻人,干起工作来,干劲冲天。
↑因陋就简摆战场靠的是郭林人永不放弃的传承心
二楼的内容由王健老师和文勇完成。十几年的传承业绩,十几年发生的事件,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真发愁,这线索应该怎么捋?届时他们都在忙着带班。一下课,马上坐在电脑前开始工作,一个70岁老妪;一个年轻小伙子,每天都干得几近崩溃。王健老师一度灰心,觉得这么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这么浩繁的工作。后来,还是杨柳乐老师的劝说奏效。他说,王老师,你不要想一步完善,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慢慢去逐渐完善。杨老师一席话顿开茅塞,重新打起精神,埋头苦干。
王健老师帅众老师亲临设计现场
蔡淑仪老师在北京,她那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个方面的资料。蔡老师要每天把资料跟设计公司的技术人员一起落实到版面上。工作极其认真的蔡老师,每天盯着电脑,不敢出一点错,累得双眼模糊。
设计师和我们参加审定的老师们与定稿的塑像合影
记得蔡老师在蹲守武夷山基地时也是这样,没有时间回广州看望90岁老母亲、老父亲。时间都献给了病友。真是忠孝不能两全,郭林新气功老师们又哪个不是这样!
在迎接50周年大庆前夕的那段日子里。王健老师身先士卒、一声令下:干!郭林新气功研究会的全体老师们积极响应,为郭林老师塑像、修建郭林新气功展览室夜以继日地工作。崔文勇老师带领程怡然和一众老师承担了50周年网络大会的宣传工作、和展览室的总体布展设计工作。他们的工作是整个郭林新气功网络大会和布展中最辛苦的一环。第一次参与设计工作的老师们,在文勇老师的指点下边学边干,日夜兼程,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将文案全部做出来。
同时,老师们一起投入到后期展馆图片收集整理、文稿校对等一系列纷繁琐碎的工作。这期间最感人的当属我们的老前辈们和设计公司的工作人员。王健老师、冯润之老师、夏立启老师、吴稚玲老师、等,个个都不输于年轻人,大家常常是工作到深夜,甚至下半夜。为了寻找郭林老师身后的背景图案,光收集图片就上百件。从中挑选出一幅最满意的图片作为郭林老师铜像的背景图;收集来的所有老照片需要配上文字说明,有的都记不清年代了,要四处核实,这期间的艰辛只有亲身参与工作的人员最清楚,但是大家都为自己能参与到郭林新气功展览室的建设中而骄傲和自豪,个个都干劲冲天、任劳任怨、倾情奉献。
一 波三折
这段时间,老师们都在外地各个学习班上,北京只有蔡淑仪老师和杨柳乐老师。说起杨柳乐老师是纪念馆修建工作中贡献最大的老师。杨柳乐老师是胃癌康复者,胃做了全切手术。食管与大肠相接。吃东西少,消化也没有一般人那么好,身体状况自然比不了正常人。这次修建纪念馆简直就是拼了。他以前自己开过设计公司,比较懂得造价,为了监督节省每一分钱,他丝毫不敢离开现场,买东西、谈判都得亲自过问。他的80多岁的老母亲,一个人留在四川的家里,每天通过监控来叮嘱母亲注意安全、注意身体。北京这边还要负责全盘的工作。在北京留守整整50多天。这期间发生一件大事,就是第一次的郭林老师塑像出来后,大家感觉不像郭林老师,怎么办?时间已经非常紧张了,经过筹备组紧急商量,我们必须还原郭林老师的真实相貌,重塑!这个决定离9月4日开大会只剩2个月时间,这么短时间能否完成重塑?每个人心里都在打鼓。于是,重新组合影像资料,请来很多资深老师参与意见,郭林老师的亲传弟子陶蓉老师也参加了老师塑像的审看。当即,重新寻找设计师,重新寻找雕塑厂家。夏立启、崔文勇、杨柳乐老师争分夺秒,开车四处奔忙,文勇有时累到开着车都快睡着了。在崇礼办班的王健老师,焦急的等待着消息。最终,三位老师确定了设计师和厂家,其间的累与辛苦,可想而知。
老师们到设计现场审稿
设计公司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8月9日,原先合作的设计公司突然提出,你们的东西太复杂了,我们干不了。这不是火烧眉毛吗?!杨柳乐老师不是北京人,这偌大的北京,他从哪去找能够承接这么短时间能够完成此项目的设计公司?于是,杨老师骑着自行车挨家去调研。终于有一天中午回来后,说不吃午饭了,一头扎到床上,半天才上来这口气:设计公司终于确定了,大家提到嗓子眼的心终于放下了。
庆祝布展大功告成,干杯!
设计公司的年轻人从未见过这么一帮意气风发的老人,被这帮老人的精神感动。为了赶进度,年轻人跟我们齐心协力、一起熬夜、挑灯奋战。夏立启、王健、张宝华、张秀华、辛全花、杨柳乐、蔡淑仪,全体蹲在设计公司赶进度,一个段落、一个段落落实文字、配照片,反复斟酌、修改,直到定稿,落实版面。饿了一起吃外卖,一天十几个小时,没有人休息,第二天设计公司还没上班,又都来了。用超强的工作强度、超快的速度、在超短的时间,我们准备好了所有能上墙的图文。研究会的老人们和设计公司的年轻人共同创造了团结奋战的交响曲,实现一场荡气回肠的大会战。
参加展室建设、布展的部分老师们,你们辛苦啦!
迎接郭林老师回家
迎接新塑像到来那天,大家既兴奋又紧张。
基地的老师们早早站在纪念馆门口等待。张宝华、姬秀云老师从城里赶到农庄,下雨天,农庄发大水,从门口走不过来,俩人只好骑观光自行车往纪念室赶。两位70多岁的老人(张宝华老师74岁,姬秀云老师72岁)在洪水中奋力蹬车的样子哪像两位老人,分明是两个可爱的小姑娘!
塑像运达,但是面对这样一尊庞大的铜质塑像,我们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和一些柔弱的女同志真是一筹莫展。怎样把老师塑像请进展室?大家犯了难。有人说,要一台吊车;有人说,多找几个人……。但这些主意不是来不及、就是不现实!要知道,这尊全身立像可不是一般的重,立像高一米八;重210公斤,谈何容易!正在一筹莫展之时,农庄的小王师傅挺身而出,年轻力壮的小王师傅,大显身手,在众人的协助下,终于把塑像安放好了。马跃敏老师洗了白毛巾,恭恭敬敬把塑像擦干净。老师们在塑像周围摆上鲜花,大家的心情像孩子般雀跃。
第二天,大家一起出动买来绿植,布置展室。
夏立启老师和吴稚玲老师负责玻璃展柜的布展,重要的展品和珍贵的文物由二位老同志整理、保管、摆放。两位老同志非常尽责,一件件悉心整理,要展现出郭林新气功的证书、奖状、奖杯。郭林老师手迹、领导人题词、摆出来要醒目、他们忙到深夜。
右:文勇老师在制作现场指导工作 左1 马跃敏老师为老师立像搞清洁
左2 王健老师姬老师到现场指导 左3 会议前,学员和老师紧张准备
接下页图片:
讲解员思潞声情并茂为来宾介绍郭林老师生平
王健老师亲临展厅做讲解员培训
纪念展馆需要解说员,北京姑娘思潞和北京老师万燕接受了这项任务,接到任务之日就是马上开会之时,她们要整理好解说词,还要背下来,才能应对嘉宾参观。时间太紧,二人心里紧张。此时,王健老师为了能有一个良好的解说效果,亲自上阵,把一楼、二楼内容如数家珍给二人讲了一遍。
她们俩把王老师讲的内容,录音下来反复听,这种实地演说,果然比死记硬背效果好多了。她们都顺利完成了解说任务。通过这次解说也使她们更加了解研究会的历史,更加理解郭林新气功的意义。为郭林纪念展室工作,受到了教育,提高了认识。
嘉宾们在二楼展厅听讲解员介绍郭林新气功研究会的传承历程
2021年9 月4日,大会如期召开。纪念室门前十个大花篮摆成一排,与红色地毯相映成辉,气氛热烈、喜庆。请来的嘉宾们有些是我们过去的老朋友、有些是郭林老师生前的好友、社会各界专家、领导。
来宾们除了惊叹,还感到奇幻。
郭林纪念展览室仿佛从地下冒出来的宫殿,郭林新气功研究会的老师们仿佛从天而降的神兵。
参加郭林新气功走上社会50周年暨郭林老师塑像揭幕网络直播大会全体合影
夏立启老师向宋天彬教授介绍纪念室内容
揭幕当天盛况空前,揭幕的瞬间全场热烈迎接老师来到我们身边
蓝天、白云、绿草地、群山环抱衬托出老师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50周年大庆前夕胡智杰老师
在写楹联―→
纪念大会两位主持也是临危受命,准备时间只有一个晚上。女主持黄常勤老师热情洋溢(乳癌、转肝转骨)、男主持胡智杰沉稳、大方(恶性黑色素瘤)。面对传往全世界的镜头、面对来到现场的嘉宾,我们两位主持不辱使命,完成了现场报道任务。
庆祝郭林新气功走向社会50周年大庆视频报道,直播期间就有7000多观众网上收看,总共吸引全球各界逾120000人士观看,反响不凡!
所有工作的良好配合更离不开后勤人员的配合。马跃敏、宋海英、胡智杰、张宝华、姬秀云、方玲娟、田凤梅、杨福荣、张爱武等等诸多默默奉献者。其中年逾耄耋之年的张宝华老师负责联系嘉宾、奖杯制作等工作,她不怕苦累,用各种方式联系嘉宾、组织落实,并带领北京团队的老师们,积极投身到展览室建设和纪念大会的服务工作,真可谓老当益壮!
冥冥之中,这场盛典,仿佛是有一只天空指挥棒在指挥,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由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和谐、顺畅的运转。
郭林老师,您看到了吗?
上图:美丽农庄秋色 下图:秋日暖阳红红火炬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