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两会·温暖记忆丨“为中华民族大家庭而歌唱”
2024-12-28 阅读(5417)
新华社记者白瀛、闫睿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
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伊玛堪传习所内,阵阵歌声婉转悠扬。正逢伊玛堪教学日,38岁的刘蕾身着民族传统服饰,和村民唱起《乌苏里船歌》。
2月22日,在黑龙江省同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刘蕾(右三)和学员唱起《乌苏里船歌》。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7年前,刘蕾曾在人民大会堂同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交流。她对总书记说:“在兴边富民工程等政策帮扶下,我们的生活就像《乌苏里船歌》里唱的那样,走上了幸福路。”
那是2016年3月7日,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参加审议。
“总书记走进来后首先和大家握手。我当时穿着赫哲族传统服装,告诉总书记我是赫哲族唯一代表。总书记听了,对我微笑点头。那一刻,心中的紧张一下子释放了。”刘蕾回忆道,那年她32岁,是第一次和总书记面对面交流,带着赫哲乡亲们的一肚子话。
刘蕾是当天9位发言代表中的第4位,讲了有四五分钟。
总书记听她讲起《乌苏里船歌》,就亲切地说,这首歌早就耳熟能详,还会哼唱。歌中描绘的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和睦团结的美好景象。
2月23日,在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伊玛堪传习所,刘蕾(后右三)和学员一起向赫哲族伊玛堪传承人吴桂凤(后右一)学习伊玛堪。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总书记的话让刘蕾备受鼓舞,她向总书记介绍起赫哲文化,说到赫哲族正由过去单一以渔猎为生,转变为传承民族传统手工艺、转产走上致富路。她还邀请总书记到自己的家乡去看看。总书记高兴地说“一定去看看”,还让给乡亲们带好。
“没想到总书记对赫哲族文化这么了解!”说到这里,刘蕾难掩激动,“刚一散会,我就赶紧把总书记的关心问候,通过微信讲给父老乡亲们。大家都沸腾了!”
更出乎大家意料的是,两个多月后,习近平总书记如约而至。
那是2016年5月24日下午,正在黑龙江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八岔村。
这是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民居(2020年7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总书记参观了赫哲族民俗展、观看了赫哲族伊玛堪说唱教学,赞扬赫哲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特别是渔猎技能高超、图案艺术精美、伊玛堪说唱很有韵味。
让刘蕾深有感触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强调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刘蕾一口气说出总书记“点赞”过的《格萨(斯)尔》《玛纳斯》《江格尔》、壮族“歌圩节”、藏毯、苗绣、黎锦等民族文化遗产。
在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渔业村附近的黑龙江江畔,刘蕾展示一段赫哲族歌舞(2022年5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总书记说,这样的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做好保护、传承、整理工作。”刘蕾说,“对这点我们特别有同感,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我们为中华民族大家庭而歌唱。”
在同江市,如今已建立起伊玛堪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传承人体系,不仅继续传唱赫哲英雄的故事,更歌唱新时代的好日子。
“做大做强‘非遗’产业。产业强了,大家就业机会多了,学习意愿也会越来越强。”面对记者的问题,刘蕾讲出这几年来的思考。
2月22日,在黑龙江省同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刘蕾(右一)在学习鱼皮制作技艺。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赫哲人因江水哺育而生,又因守护江水而兴,在注重生态保护和谋求高质量发展中找寻平衡,从传统渔猎文化中衍生出的鱼皮衣、鱼皮画,也成为发展经济的亮点。
“过去几年,我们发展起特色文旅产业,弘扬了民族文化,也带富了群众。”刘蕾说,今年她将继续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将更加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月23日,在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伊玛堪传习所,刘蕾(左二)与年轻人交流。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记者离开时,《乌苏里船歌》的歌声在伊玛堪传习所内再度响起,如诗如画的场景映照着现实:“白桦林里人儿笑,笑开了满山红杜鹃,赫哲人走上幸福路,人民的江山万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