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日报

辽宁大学教授梁启东: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的重大意义

2024-05-08 08:25:18 阅读(1872)

「导读」渤海是我国最浅的半封闭性内海,三面环陆,与山东、河北、天津、辽宁相邻,形成了环渤海经济圈。
图片

日前,《辽宁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获批,规划提出,“夯实拓展哈大对外开放通道,预留渤海湾跨海通道大连端引线”。此外,在今年1月获批的《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中,同样提到“推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规划论证”。由此,这条在30多年前就开始构想的全国最长的跨海通道,又一次引发了各界关注。

那么,什么是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该通道建成后对辽宁省与山东省有什么重要意义,为什么两省不约而同地规划这条通道?辽宁如果实施这样的重大工程,应该做什么准备工作?为此,记者专访了知名区域经济学者、辽宁省情和东北经济问题专家、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梁启东教授。多年来,梁启东教授一直关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多次到辽宁和山东沿海地区调研研讨,致力推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

图片

记者: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连通哪些地域的通道?

梁启东: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构想是从山东蓬莱经长山列岛至辽宁大连旅顺,以跨海桥梁、海底隧道或桥梁隧道结合的方式,建设跨越渤海海峡的直达快捷通道。

渤海是我国最浅的半封闭性内海,三面环陆,与山东、河北、天津、辽宁相邻,形成了环渤海经济圈。渤海海峡是我国南北陆路交通的天堑,宽度仅有100公里多一点,但它却阻断了南北的铁路、公路交通,制约了东北、山东半岛及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渤海海峡的两边,一边是山东半岛的烟台,一边是辽东半岛的大连,两个城市直线距离仅有100多公里,可谓是“近在咫尺”。但由于没有大桥或隧道直通,海峡阻隔,陆路交通需要绕行山海关、天津,多走出去1500多公里,直行轮渡也得7小时左右,陆上驾车得十几个小时,坐高铁也得八九个小时。现有的海上轮渡,不仅受天气影响大,而且运力小,需要的时间也达到了6个小时。从东北到江苏、安徽、上海等长三角,直要绕行天津、河北,通达时间要多出三四个小时,严重束缚了区域人流物流交流。

如果跨海通道建成,原本需要从陆路绕行很远的C形交通变成了通过海陆通道直达的交通形式,1小时左右就能从烟台到达大连。因此,可以说,跨海通道是未来山东和东北地区共同的重大机遇。

记者: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最早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梁启东: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已经超过30年。早在1992年,国家有关机构专门成立“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课题组,开启桥梁、隧道比较论证。随后,国家有关部门,山东和辽宁有关部门,特别是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不断地呼吁、不懈地研究,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主要的研究成果,现在基本上成型,而且观点和内容很集中了。其基本设想就是从山东蓬莱经长岛至辽宁旅顺,以海底隧道或桥隧结合的方式,建设铁路、公路直达快捷通道,将环渤海有缺口的C形交通变成四通八达的O形交通,化天堑为通途。这样就形成了纵贯东北到东南沿海的东部铁路、公路交通大动脉,极大地改善我国东部的交通和物流环境。

记者: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如果建成,能发挥哪些作用?特别是对辽宁和山东两省,有哪些重要意义?

梁启东: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有利于中国东部地区的经济交往。东北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山东是北方经济第一大省,长三角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一条经济交往大通道。一旦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打通,中国最长的海底隧道形成,东北可直抵山东半岛乃至长三角地区,直接拉近了东北与华东地区之间的距离,极大地扩展了经商交流。对于东北振兴,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战略性举措。长三角是中国经济中心,加大与长三角的经济联系,加速区域大市场的融合,有利于促进两大半岛互联互通,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有利于促进东北经济发展,加快振兴进程,促进东北地区经济上规模上质量上台阶,助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同时,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重要的民生大通道,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工程,有利于人们旅游、出行,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美好生活需要。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成后,会节约之间的运输成本,打通交通堵点,扩大物流,激发新的增长点,对各地的旅游业产生影响。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具有战略意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重大工程项目的支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规划和建设将会加速建设我国区域大市场和全国统一大市场,拉动有效投资,创造国内需求,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有利于构筑沿海旅游大格局。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东北进出关第二大通道,是一条新的战略通道,有利于加强东北地区与国家重大战略对接,提高东北地区的经济政治地位,有效实现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政治使命。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具有促进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意义。加快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是推进东北地区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需要。作为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大通道,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东北亚国际战略通道,它的建设,可以极大改善辽宁、山东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促进东北从“开放末梢”变为“开放前沿”,把区域的“短板”变为开放的“长板”,有利于强化东北地区特别是辽宁在东北亚的枢纽地位,提高东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深度融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有深厚的基础。对于山东和辽宁来说,都需要跳出地域封锁,克服“半岛意识”,打通直连跨海通道,打开面向东北亚的发展空间。2023年,山东和辽宁的GDP分别为9.2万亿元和3万亿元,总量在北方省份中居于第一梯队;而烟台和大连GDP分别为1.02万亿元和8752.9亿元。2023年,烟台首度跻身“万亿GDP”城市。山东和辽宁,位置相邻,发展互补性强,在东北全面振兴战略中,两地加强全面合作,可以迎来更多共赢。受历史上闯关东等因素影响,山东与东北地区历史渊源深厚,两个地区从经济联系、区位关系,再到情感纽带、文化渊源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区域协同发展的基础。

记者:从1992年首次提出建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构想,到现在已经30多年过去了,目前有什么进展?

梁启东:30多年过去,渤海通道被多次被写进国家级规划和地方规划。最重磅的是被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这是面向2035年的顶层设计,也是国家交通网络最高层次的规划之一。根据规划,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属“沈阳经大连至青岛”线路的一部分,其关键性工程集中在山东烟台蓬莱到辽宁大连旅顺的跨海通道建设。

不久前,《辽宁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获批,规划提出,“夯实拓展哈大对外开放通道,预留渤海湾跨海通道大连端引线”,而在今年年初获批的《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中,同样提到“推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规划论证”。

虽然只是“预留”或“规划”、“论证”,但这个中国最长的跨海通道,也是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还是带给人们巨大的期望。

近年来,各方对该项工程已形成基本共识,都认为这个通道建设十分必要,启动建设条件基本具备。连续多年成为两会热门议题。近年来,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还相继被纳入了国务院发布的《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以及山东省、辽宁省的“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等。在这里,建议将此列入国家“十五五”规划,加快论证和建设进程。

实际上,早就有研究团队给出举世瞩目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的多种方案。其中有代表性的方案:全线静态总投资1200亿元左右。方案建议全线采用铁路隧道,由“双洞单线行车隧道+一条服务隧道”组成。铁路行车隧道与服务隧道之间,每隔1公里设置一处联络横通道。全线施工总工期10年。根据运输需求、施工技术、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诸多因素,渤海海峡公路、铁路通道建设分“两步”走。一期工程,建设铁路双线通道,有效降低初期工程投资,确保投资效益。列车运输组织采用“客货混运”方式,客车速度目标值为每小时250公里,货车牵引质量为5000吨。二期工程,根据未来技术发展和运输需求情况,既可采用“南桥北隧”公路通道方案,也可采用全隧公路通道方案。

山东和辽宁,在大通道建设上是一个立场,发出的是一个声音。可以说,跨海跨海通道建设,是辽鲁两省人民共同的心声。

今年的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主动融入渤海湾、全面衔接大战略、积极推进渤海大通道,加强与环渤海城市的协同联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代表建议:以烟台、大连为桥头堡,打造“双城经济圈”,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支持烟台—大连共建美丽中国先行区、开展科技协作、推进海上大通道建设。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经贸相通、人文相亲,以烟台、大连为桥头堡,打造“双城经济圈”,对于促进环渤海湾区发展、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有重要意义!

记者:作为一直关心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的学者,您对这条跨海通道建设有什么建议?

梁启东:30多年过去,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还停留于规划层面,现在需要具体而明确的建设时间表。主要的研究现在基本上成型,基本设想也都明确。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规划建设,到了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

我本人到辽宁和山东沿海地区调研多次,到烟台和大连参加若干次研讨会。我将继续努力,和辽鲁两省的专家学者一道,加大调研力度,提高研究水平,提出更多建议,发挥专家学者的智慧,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鼓与呼。

在这里建议: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规划研究,从国家层面统筹推进通道建设。

对于东北地区来说,利用渤海大通道的建设,东北地区要活化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思路。面对全国开放大棋局,面对国际局势变化大环境,面对安全发展赋予东北振兴的重要使命,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不能仅仅盯着货物贸易、边境贸易上,要利用区位优势,利用渤海大通道通达华东的机遇,提升与周边北亚邻国的合作结构、合作领域、合作规模、合作层次,真正将区域优势转化为开放合作的势能。要以战略眼光、全球视野来谋划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衍生效应,在对外开放战略上,要更有想象力;在对外开放布局上,要更有大视野;在对外开放设计上,要更有大动作;在对外开放操作上,要更有硬措施。

作者简介:梁启东↓,男,汉族,1965年5月出生,辽宁抚顺人,1989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 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人文地理学博士,二级研究员。曾任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现任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