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日报

我们应一起咀嚼百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

2024-07-29 08:07:36 阅读(1164)

「导读」香港日报讯 本报西安2024年7月28日电【记者 夏冰】在中日甲午战争发生130周年之际,陕西一名退役军人战友作为学生读研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前副院长李慎明研究员的《咀嚼100多年前那场惨烈悲壮的甲午战争》一文,并写出学习读书摘录笔记,颇受启迪、感念颇深。

香港日报讯 本报西安2024年7月28日电【记者 夏冰】在中日甲午战争发生130周年之际,陕西一名退役军人战友作为学生读研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前副院长李慎明研究员的《咀嚼100多年前那场惨烈悲壮的甲午战争》一文,并写出学习读书摘录笔记,颇受启迪、感念颇深。

这位读者学生在学习读书摘录笔记中称,作为读者其中之一,觉得我们今天应该从李慎明的《咀嚼100多年前那场惨烈悲壮的甲午战争》一文中明白勿忘,1894年7月25日爆发的黄海丰岛海战,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即甲午战争的开始,标志着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我们必须高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和卷土重来,我们与日本军国主义者是“零和”的关系。而今,我国有着遏制并打赢各种反侵略战争包括未来战争的许多有利条件。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正确领导下,我国一定能够更加紧密地团结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与人民,一定能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不断胜利挺进,一定会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今特此摘登此学习读书笔记如下——

李慎明在《咀嚼100多年前那场惨烈悲壮的甲午战争》一文中指出,百前那场悲愤雄壮的甲午海战赋予了中国所特有的干支纪年“甲午”以特殊的内涵。甲午海战是旧中国滑入万劫不复境地的决定性时刻。此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空前严峻的民族危机。曾几何时,煌煌大清“天朝上国”有着占全球GDP三分之一左右份额的骄傲,竟然败北于“蕞尔岛夷”。很值得我们认真咀嚼。

李慎明指出,新中国建立后,从本质上说,我国东海从来就没有澄明平静过。近几年,个别霸权主义国家唆使怂恿日本当局正在企图向军国主义道路上加速滑进。回顾、反思百年前中华民族史上那场令人心酸、心碎的甲午战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珍视历史启迪,制止或打赢有可能爆发或已经爆发的各种形式的侵略战争,极富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要社会进步,不要社会倒退

李慎明指出,能不能对百年前那场甲午海战作出具体、正确分析,关乎能不能从根本上汲取那场战争的惨痛教训。

李慎明认为,从根本上说,甲午战争后,中国逐渐蜕变、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尤其是依附于殖民主义蹂躏下的资本主义因素,凝结了资本主义生产中最野蛮、最污浊、最血腥、最腐朽、最反动的东西,使得中国人民经历“一切可怕的波折”,却无法“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其用枪炮利剑“杀入”中国,开启了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篇章,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走进人类历史前列。

李慎明认为,甲午海战的惨痛失败,主要源于清王朝完全的封建社会逐渐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极大地改变着中国。统治者阶级却对反抗外来侵略与遭受残酷剥削的农民阶级进行更加残酷的镇压,取得甲午海战胜利的概率几乎为零。

李慎明指出,甲午海战前中国本质上仍由皇权贵族和地主阶级主导,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大规模产生。“五四”运动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后,中国工人阶级才逐渐从自在的阶级走向自为的阶级。而当时日本已成为东亚资本主义强国,从明治维新就宣布“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显露对外扩张的巨大野心。中、日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是决定战争结局的根本因素。

李慎明强调,清王朝社会性质的倒退难以避免挨打的命运。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器反帝反封建,终于获得对外的主权独立和对内的政治统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全面危机才真正纾解,才得以确保免遭侵略欺凌,中国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才有了根本前提与保障。决不可按照国内外一些人主张的那样,把我国经济基础倒退到资本主义。谁若把当今中国倒退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那就还会导致甲午战争重演、只是重演的具体方式不同而已。

李慎明认为,中国已经挺进到比资本主义更为先进和高级的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并逐步巩固着比资本主义生产先进的生产关系。当今美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金融、科技、军事、文化等霸权,进而把其社会性质和生产关系锁定、固化在资本主义框架内徘徊。在未来三五十年到一百年内外,最有希望跨入社会主义国家的,极有可能是现今广大发展中国家,即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因此,只有最终斩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者伸向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欺压、盘剥之手。

二、要盛世危言,不要粉饰太平

李慎明强调,一个国家要想保持进步,必须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一个民族的忧患意识能引发警觉,催生动力,保持进取,奋发向上。保持应有的忧患意识,不断革新进取,这是那场甲午之战给我们的重要警示之一。

李慎明说,龚自珍、林则徐的忧患发声,当时却未得到广泛应和,林则徐还因禁烟和抗英不断遭受权贵排斥和打击。甲午战败后,中华民族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呼唤全民族的觉醒,康有为促成了戊戌变法。

李慎明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多次强调要增加信心的同时,又多次强调当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我们决不能安于现状,必须不断进取;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应对各种挑战。现在有的人在疾呼新的盛世危言,而有的人却在享乐新的盛世浮华。

三、要国家至上,不要损国佑家

李慎明说,中日甲午海战前,日本为准备侵略中国计,向中国购买了大米和煤炭。甲午海战后,李鸿章即被人奏参“并以米、煤资敌,释放日本奸细”。此值得世人深思。

李慎明强调,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缔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根本构建。但是,当年“损国佑家”极大地腐蚀着我们的党、国家和人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极大推进中国现代化中坚决果断反腐,确保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光大道上奋进前行。

四、要自立自强,不要仰仗他人

李慎明指出,清朝统治者在中日甲午战争上始终徘徊于和战之间,将中国命运寄托于列强调停。英国人赫德当时就说,中国“对战争毫无准备,实在令人吃惊”。

李慎明说,西方列强各以中国权益为交易。当时头号强国英国为对付俄国,与日本勾结在一起;俄国考虑到远东并无与日本抗衡的力量,不想与日本闹翻;法国、德国、美国的所谓调停毫无实际帮助;美国且为日本提供军事贷款,派遣军事顾问。

李慎明说,清军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处处被动挨打,丧失了许多主动权。历史启示我们:国家发展必须立足于自立自强,没有自身雄厚国力与强大国防最后必定吞尝苦果。这是甲午战争的另一大历史教训。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对当今中国、对当今广大发展中国家都是极可宝贵的精神。

五、要依靠民众,不要防民如川

李慎明指出,甲午战争之前或进行之中,清政府并未也绝无可能充分发动民众,是由清政府所代表的阶级本质决定的,这也是其战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慎明说,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俄、英、德、法、美、日、意、奥等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虽有民众以各种形式与入侵日寇作斗争,尤其是台湾人民与日寇殊死搏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壮剧,但清廷反而担心“有碍和约”而予以阻挠。

李慎明强调,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持续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有可靠的保障。这是甲午战争留给我们的又一个深刻的历史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