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日报

我与《北京晚报》一起成长

2024-12-22 阅读(6886)

「导读」作者李春生我是于1948年春天出生的北京人,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是在方家胡同小学。听老人讲,作家老舍先生就是方家胡同小学的校长。最近我找出了一张老照片,照片是我们兄弟四人的合

作者李春生

我是于1948年春天出生的北京人,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是在方家胡同小学。听老人讲,作家老舍先生就是方家胡同小学的校长。最近我找出了一张老照片,照片是我们兄弟四人的合影,那年我正好十岁。我们全家人都喜欢读《北京晚报》,每天早上妈妈给我一毛钱买早点,我都会省下二分钱,傍晚的时候购买一张《北京晚报》。从晚报上能看到很多杂文,我很喜欢廖沫沙先生的文章。

我家住在雍和宫附近,在雍和宫的后面,有一座古刹,它的名字叫柏林寺。文革时,这座古庙被改成了北京图书馆的特藏室,我当时认识它的馆长叫宋克夫,他是个老革命。我经常去阅览室看书,有一天,宋馆长说:小李同志,我给你介绍一位老师,他叫王利器。王利器先生是重庆江津人,他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做编审。我与王先生相处熟了,成了很好的朋友。

1982年李连杰主演《少林寺》,当时很多青少年都想学习武术。广州科普出版社杨戈编辑想编一本少林武功的书。在中国科协普及部王铁林编辑的推荐下,出版社聘请我担任《少林武功》的主编,在全国武林界朋友的帮助下,在很多美术工作者的协助下,我们少林武术编写组用了一百八十多天,编写完成了33万字的《少林武功》。

有一天,王利器的家乡给王利器先生邮来了很多蔬菜,当时王利器随口说了一句话,说:这么多的青菜,一下子也吃不完,想给廖沫沙先生送一点。我当时勇敢的跟王利器先生说:您写一封信,我给廖沫沙先生送去。在前三门一座普通的楼房里,我见到了和蔼可亲的老人廖沫沙先生。廖先生读了王利器的书信很高兴,我当时跟廖先生讲:我们编著了一本《少林武功》,想请先生给题个书签。先生毫不犹豫,当着我的面就题写了《少林武功》四个大字。这本书发行量很好,总印数是一百万册。

我年轻的时候,担任过新华社体育通讯员。在新华社北京分社,有个总编辑叫张宝瑞,他很羡慕我的《少林武功》的书面题签,他对我讲,如果你有机会见到廖老,请廖先生为他著的新书《醉鬼张三》题写一个书签。我随后就又敲开廖府的大门,请廖沫沙先生挥毫题字。听说后来有位电影导演还把这本书拍成了电影。

60年来每天都在阅读《北京晚报》,《北京晚报》就像一位良师益友。我今年已经七十岁高龄,60年来《北京晚报》一同与我成长。北京的夜晚万家灯火,拿着一张油墨飘香的晚报,我心中很是高兴。我的母亲刘淑琴去年6月12日病倒了,我于6月25日起负责每晚的看护。母亲每天晚上睡不着觉,让我给她讲故事,我把每天晚报上的故事都讲给老母亲听。医学奇迹发生了,88岁高龄的母亲现在精神面貌很好。

备注:附上一张我们四兄弟的老照片。从这张老照片上可以看到我的母亲勤俭持家的故事。我们脚下每个人穿的五眼棉鞋都是母亲在夜晚坐一个小板凳,把屋顶上的灯拉下来,一针一线做出来的。可见母亲的辛苦。母亲说:要让我的孩子穿的干干净净迎接建国10周年。

后来,《廖沫沙先生文集》出版了,我还在王府井新华书店购得了一套,并请廖沫沙先生在该书上题写了题词并加盖了私人图章。《北京晚报》让我与廖老神交,《北京晚报》60年来,每天伴我成长。我衷心的祝愿《北京晚报》越办越好。

当《少林武功》一书出版后,我拿着样书及时的送到《北京晚报》体育部,体育部的李编辑还给发了一条消息:《少林武功》一书问世。后来,我与体育部吕会民编辑,窦凤山编辑等都成了很好的朋友。《北京晚报》很多记者编辑还到我原工作单位内蒙古宾馆搞过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