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举办《黄河采拍》暨黄河流域非遗文化艺术展演大会系列活动
2025-01-23 阅读(6919)
保护黄河 法治先行
陕西举办《黄河采拍》暨黄河流域非遗文化艺术展演大会系列活动
香港日报讯 本报陕西西安2024年12月2日电【记者 夏冰】保护黄河,法治先行。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推进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事业与时俱进,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指导、中广联合会法治传媒委员会主办的“大河遗彩”——《黄河采拍》暨黄河流域非遗文化艺术展演大会系列活动主场,于11月29日晚十九时在位于西安市雁塔区的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区)全面展开。
“黄河万里奔腾水波连山海,长安千年兴衰光华耀世界。”在流光溢彩、缤彩纷呈的夜幕里,欢快的吹打乐声响起,《广场快闪旗帜仪仗古乐队》闪亮登场、为众展演。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和西京学院组织的户外行乐表演,吸引着过往行人和游客们驻足围观。在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西京学院博物馆馆长马国良和领队郭曼、著名民族管乐演奏家相隋柱与西京学院教师陈佳怡指导下的这支仪仗古乐队,吸引着远近的观众注目欣赏。
长安古乐代表性传承人、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院长李铠博士指出,由103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旗帜仪仗队,寓意中国共产党诞生103年;仪仗队高举20面红旗,寓意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勇进前行。各着56个民族服饰的演员阵容,奏响长安古乐《郁金香》吹打乐和现代乐曲《我和我的祖国》,中国音乐文化风采世代传承,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共同心声响亮传扬!
《黄河采拍》暨黄河流域非遗文化艺术展演大会在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区)剧场拉开了的序幕。
以长安锣鼓乐《黄河激浪》开场,将观众引、入到黄河波涛豪情奔放的壮烈氛围里。在长安古乐代表性传承人、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院长李铠博士指挥下,张新民、郭树新、余晓玫、段宏瑞、雷中选、杨传安、刘长安、夏砚明、许凯局、王率、 杨忠启、崔巍、赵克民、汪祖培、童晓莉、赵晓红、李婧、邱天天、吴延明、郑东丽、韦晔华、纪开元、介崟佺、师晨曦、游静、旷婉娟、王靖雯、侯欣悦、张东升、马易民等34位非遗乐师及西京学院博物馆长安古乐研究传习中心、西京学院行健合唱团、西京学院体育与美育教育中心、西京学院万钧书院125名大学生志愿者向众展演,让观众感受音乐艺术展现的黄河气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黄河精神,“大河遗彩”精华荟萃激情绽放。
古埙演奏家郑涛以一段月夜埙曲引出了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复原演奏、首次面世沉寂两千多年的中国古典交响乐精华版汉唐宫廷大乐《四朝元》片段。长安古乐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铠领奏,相隋柱、张新民、郭曼、余晓玫、郭树新、汪祖培、崔巍、杨忠启、赵克民、邱天天、童晓利、雷中选、杨传安、夏砚明、许凯局、段宏瑞、刘长安、赵晓红、王率、李靖、吴延明、陈佳怡、郑东丽、王靖雯、侯欣悦、旷婉娟、贺彪、刘佳霓、魏艺凌、游静等非遗乐师携手合奏,金石土木丝竹匏革八音和鸣,完美再现了汉唐盛世的磅礴气势。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侯红琴,陕北民歌省级非遗传承人王晓怡,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赵阳武联袂登台展演原创歌曲《黄河非遗耀千年》;展现秦豫非物质文化遗产山水相连历史底蕴的陕西+河南两省静板书表演陕西+洛南静板书《字圣仓颉》,串联河南+陕州锣鼓书《黄河汉》;展现陕北富县廊州独特民俗风情的国风乐剧《霸王鞭》;国家非遗传承人王向荣,《新花儿》甘肃花儿非遗传承人段兴华,宁夏花儿非遗传承人黄亚等人表演的黄河流域九省(区)民歌联唱,展示黄河文化民间传承的深厚群众基础;陕北唢呐非遗项目传承人焦斌斌领奏的陕北吹打乐合奏《枣园来了秧歌队》,让观众回味延安时期的峥嵘岁月;秦晋联演的山西太原莲花落《母亲河》和陕北道情三才板《打麦场上唱道情》,表现秦晋地域文化的深厚渊源;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侯红琴表演的秦腔清唱《五典坡》选段,展现浓郁的秦风秦韵;陕北秧歌《高原闹春》,再掀欢波乐趣热潮;同州梆子《黄河岸边瓜果香》,展现中国梆子戏历史渊源和关中东府的饮食文化风情;河南豫剧梅花奖演员徐俊霞等表演的九省(区)《非遗戏曲大繁荣》,展示黄河流域戏曲艺术的丰富多彩;非遗项目传承人宋彩萍表演的阿宫腔戏曲彩唱《阮郎归》,展现古老秦文化戏曲韵味;巨敏、镐天带领全体演职人员和观众合唱歌曲《歌唱祖国》,台上台下欢声雷动、彩旗挥舞,《黄河采拍》暨黄河流域非遗文化艺术展演大会的一幕幕美景,深入在人们的心底里、回味中。
在“大河遗彩”——《黄河采拍》暨黄河流域非遗文化艺术展演大会系列活动中,隆重举行了“守护黄河·法治先行”——《黄河采拍》启动仪式和《黄河流域非遗文化艺术展演大会》会旗交接仪式。在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主持下,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代表从活动组委会执行主任张占军手中接过了会旗。
“大河遗彩”——《黄河采拍》暨黄河流域非遗文化艺术展演大会组委会执行主任张占军对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演出的非遗音乐艺术家们说,咱们都是黄河文化守护者,要应用法治宣传手段,保护青山绿水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流域生态文化系统,张扬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保护和传承中国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先觉先行为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守正创新擂鼓助威!组委会艺术顾问孙晓奇认为,“大河遗彩”展演具有多方面拓荒性探索的首创意义。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首次运用网络传播开展的“守护黄河”法治文化宣传系列大型活动,也是首次开展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活动。由此启动的《黄河采拍》系列项目,必将为黄河文化的溯源、梳理、阐述和保护传承产生深远影响。
2023年4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第一条指出:“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制定本法。”第九十四条规定:“国家加强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历史建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古河道、古堤防、古灌溉工程等水文化遗产以及农耕文化遗产、地名文化遗产等的保护。”同时规定:“国家加强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务院文化和旅游等主管部门和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完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推进传承体验设施建设,加强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学习宣传和贯彻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守住魂魄护住形体,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谢幕时,观众争相走上舞台,与进行“大河遗彩”——《黄河采拍》暨黄河流域非遗文化艺术展演的非遗音乐艺术家们合照纪念。执行导演刘戈兵特意安排,让观众们留下这美好瞬间的永恒记忆和回味。
海内外观众纷纷称赞,这演出是黄河文化的精彩呈现,是首次欣赏的黄河流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听盛宴。这标志着“守护黄河·法治先行”——《黄河采拍》项目正式启动,“大河遗彩”——《黄河采拍》暨黄河流域非遗文化艺术展演将在沿黄九省区轮流举办。明年,此将相约在金城兰州举行。
黄河是中国的文化标识,黄河黄龙黄土地是炎黄子孙的精神图腾。黄河文化是魂,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是体。黄河流域,是中国农耕文明发祥地。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就必须保护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生态系统。黄河文化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是魂体相依的关系,保护黄河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今年,是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中国拥有世界上唯一连续传承的古老文明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觉,以中国表达建立中国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模式,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神圣使命。
中国音乐发源于上古大同社会农耕文明时代,由来就是调节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与一日十二时辰一岁十二月令节律的养生艺术,这恰恰是与西洋音乐最根本的特质差异。进入私有制阶级社会以来,中国音乐受封建礼法教化的影响,逐渐丧失了“五音疗疾”的健康养生功能。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后,中国音乐又受到西洋音乐的强烈冲击。中国音乐文化屡经兴衰沉浮,至今依然传承不绝!此次《黄河采拍》暨黄河流域非遗文化艺术展演大会,让人们感受到“汉唐遗音”长安古乐的千年回响!
长安古乐(亦称西安鼓乐)完整地保存了唐乐律、唐乐调、唐乐曲、唐乐谱、唐乐器和唐乐式等唐代音乐核心元素,是以成套乐器再现古代中国音乐“八音和鸣”的经典模式,是世界唯一完整保存的古典交响乐,被世界音乐界、历史考古界和文化旅游界誉为“世界音乐活化石”、“陕西千年活文物”、“汉唐遗音原生态”。其中既有中国古代宫廷名曲和《诗经》、汉乐府及唐诗古曲,还有长安佛乐和道乐法曲及丝绸之路沿线民族音乐古曲等。
2004年,经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由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文物园林局、市文化局、市旅游局、市宗教局、市科技局等组成西安市长安古乐保护开发领导小组,在西安博物院设立其传承基地办公室;同年,经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局批准,长安古乐、长安佛乐、西安鼓乐列入西安市碑林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确定李铠为此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西安鼓乐(长安古乐)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长安佛乐经陕西省文化厅批准列入《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定李铠为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经联合国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位于西安博物院的唐荐福寺遗址,包含有唐寺(荐福寺)、唐塔(荐福寺塔俗称小雁塔)和唐传长安古乐“三唐文化”,该遗址的唐传长安古乐是唯一被组合列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年7月31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和“让历史说话”的视察讲话精神,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与西安博物院紧密合作,常态化举办“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被誉为古都西安的“丝绸之路唐乐会客厅”。到2023年7月底,先后有6万多人次的中外游客到此观赏“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演出5000 多场。“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在2022年荣获西安市2021年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项目竞赛二等奖,入选“2021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长安古乐丝路文旅音乐会”项目在2023年“榜样的力量”聚焦陕西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主题宣传活动中受到陕西省工商联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表彰,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被评为“榜样单位”,执行院长孙晓奇和常务副院长郭曼被授予“榜样人物”荣誉称号。
在“大河遗彩”——《黄河采拍》暨黄河流域非遗文化艺术展演大会上,72岁的长安古乐代表性传承人、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院长李铠博士,组织率领表演团队在进行《广场快闪旗帜仪仗古乐队》和汉唐宫廷大乐《四朝元》精华版片段演出中表示,守卫黄河、保护黄河流域文化生态系统,陕西人同时肩负着保护和传承中国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使命,要让更多人传习“汉唐遗音”长安古乐,这是新时代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一场文化远征!
著名文化学者、非遗音乐家、艺术副研究员李铠,男,1952年12月出生,山西省新绛人,清《弟子规》原著者·康熙秀才·山西新绛李毓秀夫子十世嫡孙,西北大学历史系(夜大)毕业,美国西南联合大学中国古代音乐史博士,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安佛乐”代表性传承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代表性传承人,联合国丝绸之路中、哈、吉三国联合申遗之《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世界文化遗产“长安古乐”代表性传承人,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现为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乐府学会会员、西安市长安古乐保护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主任、长安佛乐传习所所长、中国长安佛乐团团长、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红色文化艺术促进会副会长、西安市国际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民革西安市委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全国民乐社会演奏水平考级陕西考区考官。曾任政协陕西省委员会第八届委员、政协西安市委员会第十二届委员,西安市侨联常委、顾问,民革西安市委第三、四、五届委员。李铠曾获得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年纪念章(遗属代表),中国国学功勋艺术家、“世界音乐文化遗产保护特别贡献奖”,省、市政协“优秀提案奖”,西安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先进个人、“世界客属文化功勋艺术家”、“2013国际传统医学与养生大会优秀论文奖”、 “国际传统医学与养生杰出贡献奖”,等等。
李铠先后出版的著作主要有:《安木篆刻》、《中国风俗画大奖赛获奖作品集》、《中国剪纸》、《杨虎城将军诗作名家墨迹》、《青少年自我保护安全教育手册》(六卷本)、《烽火忆抗战》、《西安鼓乐》、《王徽书法作品选》等;已交付出版社即将付印的有《辛亥百年陕西纪念文集》(8卷)、《红楼梦戏曲散套曲谱》(3卷)、《中华韶乐大曲18首》(3卷)、《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歌曲1000曲汇编》(3卷)、《长安佛乐》(3卷)、《陕西抗日战争大事记》(2卷)等。李凯博士首举开创的学科方面主要是:首创“中国风俗画派”、中国“青少年自我保护安全教育学”、非遗音乐文化保护传承“长安古乐学”、非遗音乐文化、宗教文化保护传承“长安佛乐学”、“龙族心理康复音乐治疗学”、大国工匠研制中国古代系列民族乐器首期研制成功:龙族之声·阮系列“五阮·龙韵、龙声、龙啸、龙音、龙吟”(高音、低音、大、中、小阮)一组,等等。